在《小舍得》的末尾,夏君山给南丽留下一封信,就带着两个孩子出国游玩了。那信充满智慧,值得人好好反思:
每一个人都该有自由的灵魂
个性,无畏,生命的想象,还有野性
所以无法忍受这样的补课、筛选和焦虑
舍不得这样被掠夺、消磨、损耗的童年………
在应试教育下,哪个学生不是在反复的被学习,被筛选,被成才?这背后,更多的是家长和教师的焦虑,他们将其投射到聪明的学生身上,不断的去鞭策他们成精英,“优秀的绵羊”就这样批量产出了。
什么是优秀的绵羊呢?就是指一群聪明、勤奋、无主见,被裹挟着向同一目标迈进的顶尖大学毕业生。
他们干掉了“糟糕的绵羊”,目的就是飞向人生的金字塔顶。他们身上有精英光环,在很多方面有优越感,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没有试错的空间。
所以,类似的“羊群效应”往往会被功利教育的“安全带”带偏,很多人身陷其中,却不自知。
天之骄子尽管在很多方面很出色,但还是摆脱不了人性的弱点。是人就有问题,与其躲闪不如承认,这样更容易对症下药。
《优秀的绵羊》是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在辞去常春藤萌校职务之后,写的一本精英教育反思书。很多大学生看了之后,醍醐灌顶,能改变的人会立马行动,改变不了的人依旧随大溜。
威廉教授在常春藤盟校呆了24年,他看清了教育的弊端:现在的教育系统培育出了高智商、有成就的二十几岁年轻人,但却没有教育他们领悟生命的追求,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按部就班地生活,缺乏新生活的想象力,在内心深处,他们也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
所谓“精英”,多是包装出来的外在工程师,而内在工程还需要不断的建设。
怎么建设?《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他们应该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一只优秀的绵羊是立足于世界之本,只有站稳了脚跟 ,才可以把自己变成雄狮。如此看,它就有了正面的意义。所以我们不认识读书还是看书评,都要挖掘出属于自己的痛点,然后再去寻找成长点。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还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优秀的绵羊”只要保持开放的原则,不吃精英教育的暗亏,不被“斯坦福狂鸭症”裹挟,会独处,善于反思 ,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维系统和操作系统,就不会给自己设限,就不会只止于“优秀的绵羊”。
“教育是当你忘记了所学的一切之后所存活下来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它会不断的为你赋能并蓄能,将其变成你的优势,不断地成就你。
当我们完成大学应试教育之后,真正的“人生的大学”才刚刚开始。那我们,该怎样把现实我变成理想我呢?
第一,放下“优秀的绵羊”,重新构建自己的生存法则和人生原则。
第二,培养独处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破除二元对立思维,让多维思维模型来为自己保驾护航。
第三,做到知行合一,给自己一个灵活的试错空间,不设限,不断的从中吸取力量,让一切皆有可能。
第四,以人为镜,以人为师,既要有自己的根据地,也要有自己的开发地,还要有自己的脚手架。
第五,积极链接人脉和可利用的资源,用正确的方式去撬动人生的杠杆,实现阶层跳跃。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当我们喂养我们的身体时,也必须喂养我们的精神,身体和精神应当同时端坐在同一张餐桌上”。
对于教育,无论在哪里,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地趋于完美。最后,愿这个世界上少一些“优秀的绵羊”,多一些全面发展的博雅人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