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出生在80年代的人,我从小到大的大部分生活是在城市度过的。但幸运的是,童年中因为爷爷的原因,我能不能时不时的跟随他在乡下去生活一段时间。大自然带给一个孩子的影响,是那些玩具、零食、电视节目无法相比的。那是一种开阔的、生动的影响力。
爷爷的故乡,距离成都不远,现在有了高速公路也就驾车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但是在过去,需要用大半天的时间。但是只要一有机会,爷爷就会带着我们回到乡下小住几天。那真是一片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我记得,乡下的老宅周围是大片大片的田野,在油菜花开放的季节满眼望去是黄色的花海;沿着老宅门前的小路一直走,会有一条小河,夏天孩子们会在那里玩水嘻戏;在往前,会有一片树木葱茏的树林。村民的房子建造在田地附近、树林边、小河边,每户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又彼此熟络。在村子的路口边,有一家小店,出售一些杂货用品。在老宅后面的小片荒地里,有坟地。这是老人们为自己过世后准备得安葬之地,他们的生与死,都在这片土地上。
记得小时候每一次听爷爷说要带我回乡下,我都会雀跃不已。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些小伙伴,跟着他们去小河边玩水、去田里寻找采摘一种可以编手工的植物、也跟着他们爬树摘果子吃...最激动的,是能够被他们邀请到家里去,看一看家里饲养的动物刚刚出生的小仔仔,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刚刚出生的小兔子竟然像小白鼠。
那时的我对乡村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有一天,隔壁张婆婆家的孙女带我出门。应该是临近黄昏时,我们看见远处有清晰的山影轮廓,我告诉她我想去山里玩,于是她带着我,两个孩子朝着山的方向走。我记得,那天我们走了很久很久,但是一直没有抵达那座山,走到天色渐暗,那座山却一直那么遥远。那一天,我有一点小小的失落。
现在回想起来,我分辨不清心里那种失落,究竟是为了那座无法抵达的大山,还是第二天就要回成都的心情。只是记得,每一次从乡下回到城里,都会有一些不适应,那是一种从自在到拘谨的状态。
在读小学五年级时,爷爷生病去世。从那以后,我很少再回到乡村。成年之后,偶尔会和家人去乡下,多是临近清明祭祖的时候。如果运气好,会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看到大片大片阳光下的田野以及那座山影轮廓。现在我知道了那座山的名字,叫凤栖山。
现在的乡村,和小时候记忆中的也有一些变化。小路尽头的那条小河已经干涸、村子口的小杂货店已经关闭了好些年、而那些曾经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已经各自奔向四方,他们离开了乡村,去往了不同城市。昔日热闹的村庄,在变的更安静。
也许唯一没有变的,是爷爷那永远无法割舍的乡愁吧。
也是属于我的乡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