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完15天的陪产假,终于又坐回到了办公室。重新拾笔开始更新。今早打开微信,就看到乡下老家亲戚群里有人转发防骗谣言,如下图。今天就写一个如何识别真假信息的斩笔吧。
微信谣言给自己两分钟时间不往下看,试试自己能找出来多少谣言BUG。
两分钟时间到!
1.先说第一句,各分局请提醒居民。再看最后落款,公安局宣传办。暴露了撰写者对政务行文格式了解的不深。。公安局宣传办 前面没有行政单位。应该是“市公安局宣传办”。这个“市”字表明了发文主体。要不然,谁知道是省厅发的,还是市局发的?
2.正文前三个字,“今日起”,这应该是撰写谣言者的另一个不严谨,应该写“近日”,公文要求一个严谨。公安机关怎么确定,昨天及以前没有类似行骗团伙呢?
3.现有大批“香港团体”也逐渐加入。政府公文不可能用地域歧义的用句发公文,而且还是香港,这种敏感的地域。在用词上也有尴尬,什么叫 团伙 逐渐加入? 逐渐的意思 是不是要告诉群众,后续还有香港团体要加入。公安机关怎么界定行骗人的身份?
4.“请大家转发群组”,撰写者还真有针对性,政务公告防骗指南,还分人群。只通过群组,而不是全行政区域的广而告之。大写的尴尬。
5.金光党,如果公安机关都能知道团伙的名字,还明目张胆的发公告。难道?公安机关傻到用公告的方便告诉骗子:“我要抓你们了,我知道你是谁?”这不是明显的打草惊蛇嘛? 而且这句话的背后,还有一层隐含的意思,公安的无能,都知道是谁行骗,只能警告群众注意,而自己没有能力去抓犯人。
6.“差点上当!”,这是一句非常口语的句子,公文写作不可能有的句子,而且是借发文单位之口说出来,意思是公安都差点被骗。
7.“送一箱牛奶或者江中猴姑饼干”全文中,所有的行骗道具都是品类。比如牛奶,油,充电宝。只有江中猴姑饼干是用的全名。这很有软文行销的味道,怀疑是,江中猴姑饼干利用危机感。。让群众对这个品牌有印象。过一段时间,群众把这个警告忘记了。但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因为之前有特别注意过,群众就会很容易识别出来这个品牌。提升购买欲望。
8.“就可以领一壶油或者一个充电宝,领一箱牛奶或者其他,烤鸭等。”这种表述是非常啰嗦的口语,如果政府公文只是这种水平,作者都能被机关领导打死一万多次。
借贷宝百度百科介是一个用手机APP申请借贷的工具,信息验证只有手机号和身份证号还有一个点头视频是不可能通过验证的,至少手机验证码,获得不了吧。我也怀疑,这是借贷宝的一次软文,要不然就是友商抹黑。
以上的内容,是我看到这个谣言的反应,应该还有大神可以找出来更多谣言的BUG。 就是这么粗鄙的谣言,在微信群里还四处泛滥,可想网友的鉴别能力有多堪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