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社区(三)家的演化
“家”这个概念,应该再熟悉不过吧!但是我年龄每大一点呢,“家”的涵义就会变得更丰富一点。小时候“家”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居住的地方,长大后,我的世界观变大了,不仅可以把“家”放到整个社会的尺度下来看,还可以从时间的维度看到“家”的演化。因此,“家”对我来说变丰富了。
这是我超级社区系列的第三篇文章,题目叫做“家的演化”。正是因为对“家”这个概念的更丰富理解,才衍生出关于超级社区的想象。
下面所说的都是我们熟悉的事物和经历,只是将它们串联起来后,感觉就会不一样。
我的老家(出生的地方)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毛市镇李家村,上述的名称可以忽略,只需知道省、市、县、镇、村的概念即可。我首先要表达的是,我和我所在的这个家族,有一个从村到镇、县、市逐级迁徙的过程,相信你的家族也一样。如今,我的大多数亲戚都迁徙到了(监利)县这一层级,也有少数亲戚留在了村、镇这一层级,还有少数亲戚去到了市(如武汉、广州、台湾等)这一层级。大概来说,越年轻的会越往市这一层级走,当然啦也不全是,我有弟弟妹妹就喜欢呆在村里不想出来的。也有叔叔很早就定居到了(佛山)市,但总的来说,向更高一个层级迁徙是一条不变的规律,历史书上就说了,人类祖先就是从非洲大草原不断迁徙而来。
下面追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向更高的层级迁徙呢?或者换一种问法,我们为什么要去北上广深等城市工作呢?因为那里机会更多,赚的钱也更多。再继续追问哈!为什么赚钱多呢?因为大公司都在那呀!不管是科技、金融、制造业,还是跟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行业。那为什么大公司的待遇更高呢?其实公司大不大不是重点(各种小型创业公司也是大把),主要是它的组织分工程度更高,导致生产效率高,等于说它能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复杂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可以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因此,这些城市有更多的机会,也能够给出更好的待遇吸引你过来。
所以哪里有更高的生产力,人们就倾向哪里迁徙,而迁徙到了哪里,哪里就成了家。在迁徙的过程中,家的功能和形态其实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塑造了新的生活方式。正因此,人们往往在刚迁入一个地方的时候,还经常会思念故乡,但一旦融入这种生活方式,则很难再回到过去。
下面要探讨的重点来了,家在迁徙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粗略观察,家从原始部落的茅草屋,到我们老家的砖瓦房,变成了如今城市中的钢筋混凝土大厦。
在这个过程中“家”从过去分散的村落形态变成了如今聚集高楼大厦形态,品质越来越好,不仅仅是房屋品质,还包括各种家用设备。过去的家基本上等同于是自建,如今则是由像万达,恒大,万科等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建设,以商品住宅、公寓、酒店、宿舍等形式呈现。
这里要先解释一下,像公寓、酒店、宿舍这些临时居住、且功能单一的场所能够称作家吗?上面说过,家的功能和形态是不断在变化的,所以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只能说越往前追溯,家越有家的样子,那时的家,一砖一瓦都是由人们亲手搭建,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共住在一个屋檐下,有的大家族甚至是几代同堂,这种家就很像家。
如今的家越来越不像家,是因为它的权属和功能都在弱化。首先,它不再是自己亲手搭建,而是由房地产商建筑出售,变成了一种商品,一些精装住宅、酒店、公寓连装修和家用设施都为你准备好了,你可以买断,也可以选择租用。其次,在功能上它从过去的多居室逐渐变成了如今的三居室、二居室、乃至像公寓、酒店、宿舍这样的单居室。
为什么会这样呢?上面讲过,人们会向生产力更高的地方迁徙,想要更高效的生产,人们需要聚集到一起进行分工合作,这个聚集的场所现在一般叫做公司,或者叫企业、机构,有多种不同形式:写字楼、生产车间、学校教室、商业门店(如餐厅、超市、银行网点、医院门诊等),反正就是一个提供组织生产和消费的场所。这些场所在过去都是不存在的,它是逐渐演化而来,并且与家的演化此消彼长。可以这样说,是因为各种公司、企业、机构的发展壮大,才导致了家的功能逐渐弱化。
我们过去的家一般有客厅、卧室、院子、厨房,这片天地虽小,但它实际上是能满足办公会议、生产制造、销售、学习、消费等现代社会中所有功能的,只不过它处于一个比较原始简单,尚未分化的状态,这样的生产力就很低嘛!想要提高生产力人们需要聚集到一起形成分工合作,就有了一开始的小作坊、小市场,随着这种分工合作程度越来越高,就有了现在我们在城市中所看到的大型写字楼、商业店铺、制造车间、批发市场、学校医院等。
这些场所的发展壮大,使家的客厅、院子、厨房的功能一步步被消解,人们被转移到了专门的工作场地和消费场所,或者你可以这样看,所谓办公室,其实就是人们共享的客厅,餐厅食堂是人们共享的厨房,现在城市中的一切场景都是人们为了提高生产力,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结果。
所以你会发现,像酒店、公寓、宿舍这种居住形式越来越多,我们购买的商品住宅也从3室1厅到2室1厅、1室1厅、甚至是单间,这些都是人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出来的结果。因为去到了办公室、生产车间工作,所以客厅就显得没有必要了,因为在食堂、餐厅吃饭,所以厨房也就没必要了,因为与父母、兄弟姐妹天各一方,所以多居室就没有必要了,因为社会变化速度加快,未来不确定性增加,所以买房就没必要了。当然,真实的生活场景错综复杂,这里只能说一个大致的演化方向。
说到这里,爸爸妈妈可能会不高兴,没房怎么找媳妇?为什么不能自己在家做饭呢,外面吃饭那么贵,又不健康?你看,这就是对分工合作产生效率理解的不够(没有责备的意思,理解社会的运行是要花大量时间研究的),简单的说,社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的要将事情交给别人去做的过程,每个人只扮演好其中的某个专业角色就好了,分工程度越高,效率就越高,才能造出像鸟巢、腾讯海滨大厦,才能造出小米、华为手机,才有微信淘宝。而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正逐渐消失。说家将要消失,你可没必要伤感,它只是变换了新模样,变换了新概念如:办公室、工厂、学校等等,要知道我们的生活质量正是因此才变好的。
如今的社会已经演化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大型综合社区正成为一种主流形态,就是集工作、学习、吃穿住行等于一体的场所,大概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如:偏重于商业的购物中心,偏重于居住的居民社区,偏重于工作的科技园区、工业园区。这三种形态大致都能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场景,只是权重各有不同,并且正处于融合的势态,观察一线城市中核心区域的开发就能发现。
在上述场景中,我们的家正处于这样的一种格局,一种是需要购买的商品住宅房,一种是租用的酒店、公寓、宿舍等,这两种形态也正处于融合之态。一边是小户型的二室一厅、一室一厅越来越多,且从毛坯交房慢慢开始出现了更多精装交房。再看租房这边,品牌公寓目前正处于发展之中,就是品质和服务都更好了的租房方式。你看,当租房的品质正在变好,买房的户型越来越小,买和租的界线正在逐渐消融,等于说它们已经变得没多大区别了。今年,政府的住房政策鼓励发展租房,实行租售同权,可看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即时反应。
这个社会从过去的村庄,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综合社区,家也从过去的大宅院,变成了如今的小公寓,仅仅就是一个居住的场所。其实我们可以把如今的综合社区看成是一个共享的家,就像是把过去的村庄融为一体之后,又重新聚合出的样子。只不过这个时候再称作家已经不合适了,它更像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相同行业、相同文化的人汇聚于此,这些人来自各个地方,来自曾经的某个村庄,在这个汇聚的过程中,以亲情血缘关系构成的村庄消失了,家也消失了,演变成了如今以共同事业和文化构成的综合社区。
从演化的角度,一切都只是个开始。如今的大型综合社区,放在20年后看,就如同我们现在看老家一样的。大型综合社区将会继续演变,变成什么模样呢?当然就是我说的超级社区啦!
如果说现在的大型综合社区,是过去的村庄融合后形成的模样,那超级社区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融合,我在这个系列的第一篇已经介绍过,就是将办公室、住宅、餐厅等融进一栋楼中。你可以想象把如今住宅楼中的客厅共享出来,直接用于办公,也可以想象把你的小单间公寓放进写字楼中去,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感觉。当然,更具体的想象要考虑到材料、空间等各种因素。在此就不多说了,请参考第一篇。
最后,发表一下我的小感慨。当我的脑中想象超级社区的时候,其实家的感觉仿佛又回来了,只不过它不再是过去封闭的小家庭,而是一个开放的超级大家庭,由某地产商直接建造,有各种公司提供服务,这里居住在一起的不是亲人,而是一起共事的人,它是流动的,人们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去留,所以还是称作平台更合适点。
从老家的村庄到超级社区,像是完成了一次循环,不是原地打转的循环,而是在这个循环中完成了“家的跃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