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知道要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到?比如学习中,了解了学习的方法之后,知道要先查询不懂的名词术语,先保证正确理解,再去记忆,在学习的时候却总还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
又或是职场中,知道要和领导搞好关系,有利于个人职场法则,却在见到领导时又忍不住绕道而走,似乎和领导多说半句话都是人生一大挑战?又或是育儿中,知道要尊重孩子,静待花开,却总还是因为孩子一次成绩没考好而大发雷霆?……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为什么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一生。我们总以为是自己行动力不行,或者以为是性格使然,改变不了,其实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做不到的根本是因为我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传统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往往习惯知道怎么做,但却很少思考为什么,是什么。一旦理解不够深入,行动自然受限。
要解决做不到的问题,首先要保证正确地系统理解。就拿写作这件事来说,很多人以为写作就是按规定的主题,常用的结构写出一篇文章。原本我也是这样认为,曾经我也试图通过模仿练习来提高写作能力,但尝试了一段时间后,就果断放弃,发现太难了。
直到后来,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著作《落花水面皆文章》,才重新认识了写作。叶圣陶曾说:“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这是学习的经验,也是生活本身,而写作将立足经验,觉知生活,并从中获得表达的技巧。
原来写作就是生活,生活无一不可以写作。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生活丰富了,觉察力强了,自然会有表达的欲望,反之如果没有,那也就没有用心地生活。二者是息息相关的。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质量也是由他对世界的理解表达来决定的。一个人对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理解得越深刻,行动和语言的表达也会越精准,那他的人生必定精彩纷呈。
深入了解了写作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才开始真正意义上地坚持写作,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悟一一记录下来,而不是像之前那般为了凑字数,或是胡乱写一些流水话。
慢慢地,写作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成为了生活里的一部分。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读了一两章书,和朋友交流了一会儿,和孩子玩了一会儿游戏,出去旅游了几天,甚至遇到事情情绪波动了一下等等,都能让我忍不住记录下来。
以前用各种办法逼自己坚持却依然做不到的事情,到现在竟然成了很简单的一个习惯。本质上正是因为我对于写作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以此类推,我们在其他很多事情上如果做不到,不妨再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正确理解了,花点时间不断深入探索是什么,为什么,比直接知道怎么做看起来慢,但行动起来却更扎实更持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