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是近两年热议的话题,很多人都在说,光刻机是中国被“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之一。这种神秘的机器,被誉为“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它是用来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一台最先进的极紫外(EUV)光刻机,市场售价高达1.2亿欧元,和一架波音737客机的价格差不多。有人开玩笑说,光刻机哪里是在刻芯片,简直就是在印钞票。而且,这么贵的东西,还不是你想买就能买。
《光刻巨人》这本书。这是阿斯麦公司的最新传记,详细讲述了阿斯麦公司在早期,也就是从1984年创立到1996年上市这段时间的创业故事。作者是一名荷兰的科技记者,叫瑞尼·雷吉梅克。巧的是,雷吉梅克就出生在阿斯麦公司所在的小镇上。雷吉梅克花7年时间,采访了阿斯麦的创始人和后来的多位CEO,还访谈了几十位核心员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素材。这本书的英文版在2019年上市,是目前关于阿斯麦公司的权威传记。
光刻机的工作原理一点都不复杂。你可以把光刻机看作一台高精度的底片曝光洗印机,它负责把“底片”,也就是设计好的芯片电路图曝光到“相片纸”上。这个“底片”有一个专业名称,叫做“掩膜”,掩盖的掩,保鲜膜的膜。而这里的“相片纸”,就是制造芯片的基底材料硅晶圆;曝光完成后得到的最终“照片”,就是芯片。
光刻机是从什么时候变得复杂起来的呢?这就要说到芯片行业著名的“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指,每隔两年,同样大小的一块芯片上,晶体管数量会增加一倍。换句话说,芯片的性能也增加一倍。要注意的是,摩尔定律并不是客观的自然规律,而是芯片行业在激烈竞争中形成的经验规律:一旦芯片公司的研发速度落后于这个节奏,就将被无情淘汰。摩尔定律自从1965年提出后,统治了芯片行业长达半个世纪。
你有没有想起在科幻小说《三体》里,三体人用来攻击地球的“水滴”,其实就是他们制造的一种表面绝对光滑的物体。按小说里的定义,能不能制造出这么精细的东西,就是衡量一个宇宙文明高度的标志。
除了光源、镜头、对准这三大核心技术难题,还有一系列外围的技术难题,比如,比室外空气干净1万倍的超洁净厂房,防止机器抖动的磁悬浮装置,以及配套的计算光刻软件,等等。现在我们明白,为什么光刻机被称为“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制造一台极紫外光刻机,就是在挑战人类工业文明的极限。
在阿斯麦刚成立的三年中,全球的芯片行业经历了一次衰退,需求暴跌。日本公司通过财团之间的抱团取暖,躲过一劫。阿斯麦在那几年还在潜心搞研发,反正没有产品卖,也不受市场萧条的影响。但是美国公司就倒霉了。以GCA公司为例。在前些年的市场繁荣期,GCA大干快上,同时上马了50多个研发项目,结果萧条期一来,资金链马上断掉,公司一蹶不振。美国公司一倒,蔡司的光刻镜头就只能卖给阿斯麦,正好缓解了镜头产能不足的压力,真是如有神助。
到1996年阿斯麦上市的时候,光刻机市场只剩三个玩家:老大尼康、老二佳能,阿斯麦排第三。这本书正文的最后一句话是,阿斯麦员工穿的T恤上写着:我们将打败日本人。
这是第一个贵人台积电,帮助阿斯麦弯道超车尼康。不过,第二个贵人英特尔更厉害,它让阿斯麦一骑绝尘,把尼康和佳能甩出了十条街。1990年代,就在尼康想出F2方案、林本坚想出浸入式方案的时候,芯片界的老大英特尔也在想办法:这么小打小闹、修修补补下去不行啊,想要在未来十年保持摩尔定律有效,必须把光刻机的波长缩小一个数量级才行。这种光就是一开始我们提到的极紫外光,它的波长只有13.5纳米,是深紫外光的1/15。
美国人对这家荷兰公司也不是特别放心,让它做出了一堆承诺,几乎把阿斯麦变成了半个美国公司。目前阿斯麦的前三大股东都是美国公司,而飞利浦几乎没有阿斯麦的股份了。这也是为什么中芯国际想买阿斯麦的极紫外光刻机,而美国人不让卖就没法卖,因为技术是人家的。
有了美国人的技术转让,再加上阿斯麦高达每年10亿欧元的研发投入,阿斯麦终于在2015年实现了极紫外光刻机的量产。而曾经的日本双雄尼康和佳能,直接放弃了极紫外光刻机的研发,退出比赛,只在中低端市场还有一点残余的份额。
从阿斯麦王者崛起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光刻机技术其实已经超越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它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在资金上、技术上集中力量、集体攻坚。那么,在这场竞争中,中国的国产光刻机处于什么位置,还没有赶超的可能?
其实,我国的光刻机技术起步并不晚,早在1977年就研制出了第一台国产光刻机,和当时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不大。但是后来,由于信奉“造不如买”,我国的光刻机研发陷入了停滞,直到21世纪初才又重新开始启动。
目前,中国最牛的光刻机生产商是上海微电子(SMEE),它的光刻机可以生产90纳米制程的芯片。虽然这离最先进的7纳米甚至5纳米芯片还差很远,但90纳米芯片也能够满足国防和工业的计算需求,即使真的断供,我们最多是没有最新款的手机可用,不至于国家彻底停摆。而且,5G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芯片能力的不足。这就好比,我们没有能力造出豪华跑车,但可以把高速公路修得更好,整体车速跑起来也不会太慢。
最新消息称,上海微电子将在2021~2022年交付新一代浸入式光刻机,可以生产28纳米制程的芯片。28纳米芯片已经可以满足物联网技术需求。而且,用28纳米光刻机进行多次重复曝光,可以生产7纳米芯片,只不过速度慢一些。目前,中科院表示要带头攻坚光刻机项目,国家也对光刻机研发进行了专项拨款。中国的光刻机研发,路漫漫而修远兮,但只要坚持投入、不下牌桌,就会有赢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