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冷

01
一般来说,考试周平均分散着几门考试,每门考试间隔三四天,我们利用这几天时间集中复习/预习。
研究表明,集中时间学习,对于在立即到来的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是有效的,比分散时间学习的效果好。
集中学习是指:这门课我要花18小时复习完,那么我连续两天,每天持续学习9小时。一门心思钻研。
分散/间隔学习是指:我把这18小时,分散在9天之中,每天2小时。
是这样的。
对于在眼前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言,集中学习的效果以及效率,比分散学习好;但对于长期的记忆和应用而言,分散学习更好。
所以,先要明确的是,别担心突击会无法取得好成绩,一般来说(划重点),每本书都是可以在三四天内学个差不多,取得较好的成绩的。

02
说到这里,我好像没提出任何建设性的建议。我们现在开始。
集中时间学习某一科目,效果是好的。但如果你这两天闷头一直学这科,脑袋会钝掉,效率并不高。我想每个人都能懂这种感觉。
我有两个建议给到你:
1.集中复习是基调,但要灵活一点,把分散复习安排进去。具体来说,今天复习记忆这个章节,那么无论这个章节复习效果如何,今天不再去管,而是安排到第二天,再进行二次巩固。
就像是我写文章,写完初稿之后,不会立刻去改。这个时候我的脑袋钝掉了,思路完全沉浸在文章之中,是无法疏离、客观地看出问题来的。
我一般会等至少2小时,甚至到第二天,等脑袋中与这个文章有关的区域,冷静下来之后,再去修改。这会儿脑袋真的特清晰,特高效。
好了,通过这颗栗子,大家应该能明白了:一个章节,不要在一天内重复两次,而是按照分散复习的逻辑,安排到第二天二次巩固。这样效率更高。

03
2.虽说基调是集中复习,但这一整天的复习过程中,可以穿插安排其它科目的复习,稍微安排一点即可。
比如,学习1个半小时物理化学,然后休息15分钟,然后背15分钟的英语作文,然后继续学习1个半小时的物理化学。
为什么?
你一直学一个科目,脑袋中这个区域,会特别累。我之前分享过的,卢梭一直保持高效做事的方法,他会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很少感到疲倦。
所以明白了没?正因为是集中复习,为了保持高效,才更要在其中穿插不同的科目、不同的用功方式。
关于复习的节奏和时间安排,我们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说普适性的方法。

04
一般来说,我们复习的习惯是,从第一页书开始看,并且试图记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公式,觉得记得差不多了,继续看下一页。等学完这个章节,做做习题、做做历年的考试题模拟题。
如此重复。
发现没?我们习惯在输入的时候记忆。
但是我现在建议你用一个完全不同的方法。
在你第一遍看书的时候:
1.你要做的是通读一遍,不用去记,只要做到理解就可以;
2.与此同时,把老师之前划出来的重点,以及你所认为的重点,都标记出来;
——这一步骤,可以结合对课后习题、历年试题和模拟题的研究进行。研究啥?研究考试的题型和范围,由此你才能知道,考哪些知识点?怎么考,简答?论述?选择?
3.标记重点和了解题目同时进行,并且,你要针对这些知识点,提出问题,把这些问题记录在word文档中。
我再说得详细一点哈。我们平时是直接不加分别地学习、记忆知识点,地毯式的那种。
但我现在,是让你反过来,结合知识点以及你所研究的真题的类型,汇总出一个题库,基本上能覆盖住所有可能考到的知识点。并且,这个题库,是按照真题、模拟题的题型总结出来的。
这个过程,和通读、标记重点、了解题目,是同时进行的。其实三言两语把一个问题记下来,很快的。
——建议用电脑,建议用电子文档,打字比手写快很多。很多很多。(理工科除了记忆知识点之外,还涉及复杂的公式,可能用纸笔更好)
——在文档中记下这个问题时,记得同时记录,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本的哪一页。
通读、标记知识点、了解题型、总结自己的题库,这是第一遍复习,其实很快的,因为你不需要记忆,只需要理解。

05
然后进入第二步。
根据你的题库,不看书,去回答问题,比如概念性知识点的记忆、大段文字的复述,这是针对文科,建议大家尽量在脑袋或口头进行,因为这样比手写省时间。
对于理工科,公式的记忆、某些题型的实际演算,用纸笔进行,可能更好。
根据题库进行回答问题这一步骤,由于是第一遍,你不够熟悉,你需要翻书(之前让你标记了答案所在页面)。有过类似经验的胖友会明白,这种「我没法完全想起来,于是我去翻书,记忆效果竟然更好」的感觉。
——我之前也写过的,“测验”效应,这里不作理论展开,我们只说实操方法。
这个方法的另一点好处是什么?
我讲过的,知识点所在的书本的位置,对于记忆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按照你自己的题库,所提示的答案所在页面,去不断巩固记忆,效果当然更好。
另外,你还可以在每一个问题后面,记下来答案的某些线索,以及自己的掌握程度等。这个提问-回答-复习的过程,进行到自己熟练即可。
总之,这个流程的精髓在于,摒弃之前那种,在输入的时候进行记忆和应用的流程,而是,直接通过「在输出的过程中让自己学习、记忆和应用」,一步到位,效率是更高的。
你可以直接学会「用」,你可以查缺补漏,你是在用考试的思维在学习,而不是用学习的思维在学习。

06
好了,对于期末复习的节奏和方法,我们做一下总结:
集中时间复习,是可以取得很好的考试效果的;以此为基调,把分散复习穿插进来,同一个章节,一天之内不必复习两次;同一天内,应该稍微安排点其他科目其他类型的复习任务,为的是保持高效率。
第一步,通读课本、标记重要知识点、了解题型、总结自己的题库;第二步,根据题库,让自己回想答案,可以翻书,最终达到看到题目,可熟练回答的程度。不在输入的过程中学习和记忆,而是在输出的过程中,学习、记忆和应用。
再强调一遍:重要的是学习思路,而不是机械地照搬。重要的是「道」,而非「术」。

我是揽小胜,认真做杂志。举爪支持一下吧~(ง •̀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