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区

作者: 就是这个米老鼠 | 来源:发表于2024-01-31 20:27 被阅读0次

          前几天有个朋友坐我车。说说笑笑间,她问我:“你是不是很久没开车了?”谈兴正浓的我一脸惊讶:“天天开呀!”她:“我记得你开车很稳的,现在刹车有点新手上路的顿挫。”我:“是吗?”接下来,我一直试着调整,刹车时很远距离就开始制动,可到车完全停下的那一刻,果然还有前冲感。朋友笑了,说:“看来和你的技术没关系,和车有关。”

          这个车我换了有一年了,朋友上次坐的还是我以前的老车,很稳重的别克君越,刹车那是公认的稳。可我换车这么久,除了她,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我这个开车的更加没感觉了。

          是我太粗心,还是其他坐过我车的人发现了却没和我说呢?

          两者都有吧!

          我俩正热火朝天地谈着这个话题,她的手机响了。接电话的时候正好在隧道内,她喂喂喂了很久,信号很差,只好挂掉了。这不就是信号盲区嘛!平时,我们能显而易见地分辨这样信号盲区的事,等到了信号满格的地方再回拨过去,就能轻松规避。可还有一些目前尚未达到或者认知以外的区域,如果是科技盲区,那科学家们正在做的就是填补这些盲区。可如果是客观存在,却是我们个体认知没有达到或者是忽视的呢?

          朋友是做投资的,她说:“人永远赚不到认知范围以外的钱。”这些赚不到的钱,就是自己的信息盲区造成的。每个人限于阅历和知识储备,对世界的认知和领悟上,都会有盲区。我们一路走来努力学习的历程,就是不断消除个人知识盲区的过程。随着知识盲区的一个个覆盖,逐渐形成知识和认知逻辑的正反馈,我们成长了。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朋友笑着调侃着我俩的天马行空。我也笑了,回她:“有没发现我们现在颇有些过来人的自以为是?”“对哦,还有些倚老卖老,一叶障目……”立刻,眼前就浮现出经典的“作为过来人,我可要和你们说道说道……”职场上,年轻人的盲区在于经验和历练,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和历练都会转变成他们成长的勋章。最需要保持盲区警惕的反而是自诩有经验有业绩,固守着思维定势和偏见固步自封的“过来人”。一旦有了“过来人”的心理定位,那就是在主动制造自己的认知盲区,轻者自我升级缓慢,重者放弃了成长,自娱自乐而不自知。

        “怪不得高中特别重视错题本。”朋友说道。对学生们来说,一本本错题本就是他们的知识盲区,一本在手,盲区尽在掌握。真正的学霸就是能把一本本纠错本逐渐扔掉,进考场前两手空空尽在掌握的人。人生是无形的考场,消除盲区就是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功课。掌握的知识越多,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水平越高,消除盲区的能力就越强。

        “你玩无人机吗?”我问她。没等她回答,我就紧跟着说“小时候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玩了无人机,这首唐诗就成了视觉盲区的典型写照了。”我俩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可要互相提醒着千万别做那些所谓的“过来人”哦。

        我们可要彼此提醒着要用无人机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盲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ja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