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师是北宋末年的汴京名妓,不仅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和她交往,就连大宋徽宗皇帝也对她迷恋不已,曾多次偷偷出宫和她私会。
在一次宫内宴会上,韦妃悄悄地问皇帝:“是个什么样的李家姑娘,令陛下如此喜欢!”徽宗说:“没什么,你们穿上一样的衣服,和师师杂在一起,她和你们会迥然不同,那一种幽姿逸韵,完全在容色之外。”可见,李师师不只容貌娇美,更重要的是气质独特。“一种幽姿逸韵,要在色容之外。”她在皇帝眼中有一种特别的魅力。为了来往方便,徽宗赵佶在张迪的建议下修了条“潜道”直通李家,一有时间就钻进去幽会。
李师师为人豪爽,喜欢交往,却不愿意只被一个皇帝拴住。她还和著名词人周邦彦交往密切。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妙解音律、工于文词。他写的词绮丽绝伦,京城歌伎无不以唱他的新词为荣。
却说这天李师师听说皇帝染病,不会出宫,就暗约周邦彦来家。正在谈话之中,忽然传报圣驾降临。周邦彦惊慌失措,李师师也急作一团,仓猝之间,无处躲避,周邦彦只好藏身在李师师的床底下。徽宗并不知道,他带来一只江南进贡的新鲜橙子,就让李师师剥了,二人分吃。此时美人当前,自不免恩爱一番。
徽宗与李师师调笑了半天,便要启驾回宫,李师师假意挽留:“城上已传三更,马滑霜浓,陛下圣躯不豫,岂可再冒风寒。”宋徽宗答道:“朕正因身体违和,不得不加调摄,所以要回宫去。”这番情景从头到尾被周邦彦听得清清楚楚,他心有所感,便谱成一阙新词《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吹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清水般澄澈,吴地出产的细盐洁白如雪。美人用她的纤纤细手破开新橙。华美的帐幔轻轻低垂,袅袅的香雾使室内弥漫着暖融融的气息。二人相对而坐,陶醉在美妙的笙曲之中。夜深了,他起身向与女子告别,女子低声问他:你要在哪里住宿呢?现在已经是三更时分了,外面寒风凛冽、路滑霜寒,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别走了吧。
周邦彦填了这词,便在李师师家住了一夜。这首词应情合景,清丽真切,李师师十分喜爱,便依着谱,练习歌唱。
[if !supportLists]一天,[endif]皇帝又来师师家里饮酒,让她唱曲助兴。李师师一时忘情,竟把这首《少年游》唱了出来。徽宗一听,说的竟全是那天在李师师房内的情事,还以为是师师自己作的,李师师却随口说出是周邦彦所作。徽宗知道那天周邦彦一定也在房内,脸色顿时变了。心想:朝中大臣明知李师师是我的外宠,还敢再来,朕的颜面何在?当天就派心腹收罗周邦彦平日所写的艳词,作为罪证,说他轻薄,不能在朝为官,把他贬出汴京。
处理完这件事后,徽宗得便又来到李师师的家中,李师师却外出未归。一直等到初更,李师师才回来,却是玉容寂寞,珠泪盈盈。徽宗惊问她如何成了这个样子,李师师直言是送周邦彦去了。徽宗好奇地问:“这次又谱了什么词?”李师师说他谱了一阕《兰陵王》,说完引吭而歌: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的离人相送。登上高台眺望故乡,谁又知道我这个旅居京城的倦客内心的哀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我折下的柳条该有上千条了吧。趁着闲暇到了郊外,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早已远远地抛在后面。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凄惨的我,仿佛堆积了无数的愁恨。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多么美好。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禁不住泪珠暗暗滴落。
李师师一边唱,一边用红巾擦泪,特别是唱到“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时,几乎是歌不成声。宋徽宗听了,也倍感凄然,他觉得周邦彦确实是个人才,第二天就赦免了他,降旨召回,还让他做了专管乐舞的大晟府提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