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利润表其实就是对公司赚钱与否的反映,相当于对公司一段时间内盈利情况的写照。至于一段时间一般指的就是“季度”“半年”或者“全年”,即“季报”“中报”“年报”
“年报”是数据最全面详细的,“中报”次之,“季报”只能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利润表就像一个倒金字塔,营业收入自上而下,过滤掉各种支出、费用、成本和税之后,最下面的就是剩下的净利润。
二、利润表的一些理解误区
(一)利润表是预估的概念
利润表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内赚不赚钱,是一个预估的概念,净利润并不等同于现金流。
对于个人来讲其实就相当于你很有钱,但是大部分都是别人欠你的钱,这部分钱只要没真正进入进入口袋就不能算是真正有钱。公司也是一样,再有钱,只要没真正入账并形成现金流就不能算是有钱。
所以净利润不等于现金流,利润表只是个预估的数。
(二)营业收入高不一定代表公司就好
公司收入提高,但同时相应成本也提高,结果利润还是没有变 ,这样的公司就不是家好公司。财务数据中绝对值意义不大,还是要看相对值,有提高才是真的好。
(三)看利润表,要连续看五年
财报好比公司的体检表就像我们的身体,健康时不会突然变坏,生病时也不会突然变好。以“毛利率”举例来看,以下两种情况是都是正常的:
1、毛利率稳定下跌,因为有市场与同行竞争使其变少。
2、如果5年内有上升,那就说明公司在持续在使产品更新换代,新产品带来新市场。
但如果5年内连续两年骤降,除了意味着公司产品研发有问题,或者重要人员变动之外,还有可能是市场中出现了打破规则的竞争者,改变了规则。
(四)关注行业对比
我们不能只看公司的单方面变化,还需要关注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横向对比,针对各项指标横向比较,看指标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只有高于平均水平才能算是好企业。
(五)确认净利润是否变成现金进入公司账户
只有当现金进账后才是真正的收入,这就要将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结合在一起看,可以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比,叫做“获利含金量”,这个比值应该大于100%,如果不满足就代表可能有意外或不为人知的内情,就需要进一步研究。
(六)利润表上的营业外收入不靠谱
如果一家公司的利润大部分都来自营业外收入,而不是自己的主营业务,那这家公司一般就不会有持久的盈利能力。
因为“营业外收入”不是公司能控制的,一旦这部分没有了,那这样的公司就可能会倒闭。所以通过“利润表”还可以用来推测企业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
三、关于阅读“利润表”几点总结
1、营业收入高不一定就是好公司
2、不能只看营业收入绝对值,还要与同行比较,仔细研究
3、要三张表结合到一起看才能看全面
4、利润表可以用来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长期盈利的本事
MJ老师建议:要把5年数据一起看,看公司长期趋势,从而判断公司是否是好企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