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援疆记忆之十四——我在克州的少数民族同事

援疆记忆之十四——我在克州的少数民族同事

作者: 俞文杰 | 来源:发表于2020-06-24 10:02 被阅读0次

    在克州,其实汉族才是少数民族,62万人口中汉族还不到4万。以克州检察院为例,少数民族干警就多于汉族。来之前,还有人推荐了不少新疆的风景名胜。然而,挂职已月余,不但30公里开外的阿图什大峡谷没去过,周末、节假日的概念也渐渐从脑海中淡去。最辛苦的是我的各族同事,为确保实现“一年稳住、两年巩固、三年常态、五年全面稳定”的目标,他们从去年开始就没休息过一天,连春节都是在结亲户家里度过的,有的干警甚至都没来得及见上亲人最后一面。

    但另一方面,这种朝夕相处的工作环境,也让我与少数民族同事有了更多接触,更方便相互了解、交流思想。如果我只是到此一游,多半只会去几个景点,也许会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亦或是西域三十六国的悠久历史,但却很难体验这里真实的生活。有时,觉得少数民族同事更爽朗、更热情,见面握手是家常便饭。7月份,正值当地的老汉瓜上市,刑事执行检察局的艾布来拉特意拿来两个,表示江苏产的水果他也吃过,论甜度差远了。他还表示等到月底,就带我们去果园,尝尝最地道的无花果。

    在克州检察院,少数民族同事汉语普遍讲的疙疙瘩瘩,喜欢用倒装句,还会犯类似“直直的走”这样的语病。同样是“85后”的古莱姆拜尔告诉我,她上小学才开始学汉语,而且也就是每天一节课。司机库奇塔尔更是一天都没有学过,他的汉语是跟小区的汉族朋友学会的。因此,跟他们交流,必须集中注意力,也不能用成语、谚语。

    当然,语言从来都不是障碍。不管是维吾尔族还是柯尔克孜族,这些同事都很好交往,他们对自己答应过的事,即便很不起眼,也一定会做到。有次,我跟办公室的艾拉古丽一起值班,闲聊中说起阿图什的无花果很有名,之后我都已经忘掉了。谁知过了几天,她就拿了几个新鲜的无花果让我尝尝。

    随着交流的深入,我发现少数民族同事的家庭观念相对来说更重。志愿者麦武兰江·图尔洪,平时大家都叫麦武兰,“江”是维语敬称,口语一般可以不念。但如果有人问他,他不会说我叫麦武兰,而是会说我是图尔洪的儿子。《论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很贴切,与他相恋多年的女友在北疆做警察,一直希望能团聚,但他觉得自己的父母都在阿图什,必须留在父母身边照顾。事实上,很多维吾尔族同事也承认,“尽孝”观念可能已经成为这个民族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如今,我的少数民族同事基本上都过着现代生活。住市区的基本不会在地毯上睡觉了,更喜欢现代着装和流行歌曲,平时喝的是可乐、红牛,而不是“沙朗刀克”。很多国产热播剧也受到他们的追捧,克力木还在看《人民的名义》维语版,当前俄罗斯世界杯也成了克州各民族共同的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政研室的古兰丹一直对在江苏一年的挂职经历念念不忘,小桥流水的水乡古镇、价廉物美的海鲜、一望无垠的太湖、漫山遍野的翠绿……一切都与家乡那么的不同,让她觉得仿佛是另一个世界,每次聊天都不厌其烦的要提一提,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援疆记忆之十四——我在克州的少数民族同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ol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