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八九十岁的“常青树”,也有一二十岁的“朽木”,这是对终身学习成长最好的注解。
这里说的学习,不是学校里的学习,而是我们离开学校之后还能继续努力学习成长。
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要持续打磨自己的本事。
无论人们在哪个年纪,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淘汰区大肆扩张,舒适区再无舒适。自我更新,永远是最好的投资。
另一方面是要多读点书。汲取多维度的知识,才能掌握社会和人生的底层逻辑。退一步来说,阅读本身也能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人总会有两种思维模式:
1.固定型思维模式:
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让人们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2.成长型思维模式:
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
对学习看法的不同:
1、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只有无能的人才需要努力。如果你需要为某件事付出努力,说明你不擅长做这件事,认为这个东西注定不属于自己,固定型思维者不注重学习方法,不愿意调动大脑中的系统进行思考,而是一直靠不需要思考的系统保持惯性思维和一成不变的行动。
2、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看来,即便失败是痛苦的,但它不能对你下定义。成功与否不在于我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而在于我从中学到了什么、他们往往能明确目标,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并乐于向同伴学习。
3、在学习方法上,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像吸尘器一样,试图背下所有东西。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则注重学习方法,善于寻找学习规律,不害怕失败,并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所以一个人的学习成长不只是发生学校上学期间,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在学习,并且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以终身成长的心态才能够不断完善自我。
而且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急也没有用,慢慢来,总有一天,我们会超越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