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跃Gloria
《玛丽和马克思》 熬夜也要写完!God gave us our relatives,thank god we can choose our friends.
现在是凌晨12:06分,高考毕业后的暑假,我很少这么晚还不睡。大约4个小时前,我刚写完《男孩和世界》的观影感受,结果被安利另一部电影,是一部2009年的澳大利亚电影,片名为《Mary and Max》,由于我是行动派,忍不住立马看了,看完后真的抑制不住想来赶紧写点感受。所以,熬夜也要写完这个简评!
这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动画电影,我觉得很多人可能都看过了,它特点之一就是动画形象是黏土制作的,然而十分有神。电影的导演是很著名的动画师亚当,以前曾看过他的《哈维的一生》,这位导演的作品都很有特点,总是聚焦在呈现“异类”的世界,但笔触中又带有浓厚的同理心和幽默感,所以同样的,整部电影几乎没有暖色,全部都是黑白灰棕构成的世界,特别是马克思所居住的纽约,几乎完全笼罩在黑暗之中。
这部影片我不愿多啰嗦去描述具体的情节,主要讲述了一个没有朋友的8岁澳大利亚小女孩和一个略有精神问题的44岁美国孤独男士因一次阴差阳错的寄信而成为好朋友的故事。他们的友情持续了十几年,他们也因彼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原来,两个不同世界的的人,也可以拥有同一片天空。
给我印象更深刻的是Max,因为导演把这个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作为一个始终保持神经高度紧张的人,他严格按照自己的规律生活,他不能容忍人们随意丢烟头的行为,收到玛丽的信会神经紧张汗流浃背,拥有社交障碍,不能与常人正常交流,不能分辨人们的表情…其实两个主人公的共同特点之一是都是别人眼中的异类,因而都没有朋友。但就是这样两个人,却能成为忘年交,彼此推心置腹。
这让我想到《傲慢与偏见》里的一句话:所有残缺不全的人,他们也有爱的权利,他们的爱一样动人。
他们都是孤独患者,虽然马克思有社交障碍,不怎么跟人说话,虽然每一次收到玛丽的来信都会引发他的焦虑,但是他却很乐意很高兴与玛丽分享他的生活;虽然玛丽自卑,但总能在马克思的信中找到变得自信的方法。当然,因为他们的情谊太深,所以,玛丽才会在收到那个电报机中被抠下的M后变得颓废,自暴自弃。失去了彼此唯一的朋友,甚至比丈夫的离去更让她痛苦。
当然,最后的马克思原谅了他,自己也想通了许多。当被他紧紧掐住喉咙的老太太痛苦地说出sorry的那一刻,他才理解自己的不原谅会给最深爱的朋友带去多大的伤害。
《玛丽和马克思》 熬夜也要写完! When I was young, 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I would have to accept myself, my warts and all, and that we don't get to choose our warts. They are a part of us and we have to live with them.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想成為除我之外的任何人。但我必須接受我自己,我的缺點,我的一切。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缺點,它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只能接受它。
电影的最后一幕,两人终于相见,然而max却在吃完最后一罐炼乳后安详地离开了。他人生的三个目标已经全部完成,他走的没有遗憾。而最瞩目的是那面贴满Mary信的墙,让人看到的那一瞬不禁泪目。电影就在这一份淡淡的忧伤与遗憾中落幕,却让人更加回味无穷。
《玛丽和马克思》 熬夜也要写完!Love Yourself First.
还好在我睡着前完成了一个小小的简评。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