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外甥现在上一年级, 对他的表现格外在意一些。以前家里没有小学生,尽管在教学,也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来看待学生的。现在家有小学生,免不了会站在家长的角度来想一些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他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提出:孩子6-12岁,正是他心理发展中勤奋与自卑的冲突阶段。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能力的美德;但如果危机不能解决,就会形成自卑。这一时期的中心问题就是:与别人相比,我是有能力的吗?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然而,如果没有形成这种勤奋感,就会产生自卑。
儿童在这一阶段所学的最重要的课程是“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埃里克森1963,第259页)。在这门课程中,儿童可以获得一种在社会中满怀信心地同别人一起寻求各种劳动职业做准备的勤奋感。
我的理解就是,如果孩子能够在这六年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定困难,完成相应的任务,他就认为自己是有用的,这样子他对自己就比较认可,从而战胜自卑感,获得自信,这样就成功的度过了本阶段的危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夸孩子时不可以夸他聪明,而应该就具体的事件来认可他付出的努力,这样的赞美才是有用的。
如何才能让儿童形成勤奋的美德呢?百度的答案是像其他任何美德一样,能力是由于爱的关注和鼓励而形成的。而自卑感是由于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的嘲笑或漠不关心抑或责怪造成的。(敲黑板)
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自信,第一是要定个小目标,当他完成时,就及时肯定。举个例子来说,学校里要举行跳绳比赛,而我的小外甥不太会跳绳。于是我们商量的结果是先完成跳十个的目标。也许在成年人看来,这真是太简单了。可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刚开始他没有完成,那么任何一点嘲笑或者责骂都会给他的自信带来打击,甚至他本身的挫败感也会让他感觉不良。所以这个目标要定的合理,既让他感到有点难度,又不让他觉得离得太远而没有兴趣来挑战。当他第一次跳了八个时,我就在旁边肯定他的尝试,告诉他一开始就能跳八个,很不容易了,而且离十个只差两个,再试一次,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果然第二次就跳到了十一个。这个尝试让他很高兴,自己主动要求还要跳。
这时就要调整一下目标了,于是我说,咱们这次要挑战的目标是15个。孩子很兴奋地答应了,于是开始新一轮的挑战。12个,13个,第三次跳到了16个。我怕他运动太过,让他休息了一下。这时的他很乐意跳,连休息也是坐一下就起来还想接着跳。到后来他自己憋着一口气,跳到了23下,高高兴兴的向他姥爷和妈妈报喜去了。
第三就是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并坚持积累或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做任何的事情,如果想要取得一点点的小成绩,都离不开长期的坚持。但是如果能在坚持的过程中,努力发现乐趣,我想这个过程就没有那么辛苦,反而会有很多成就感在里面。这样孩子的自信也就慢慢培养起来。
当然,孩子遇到的事情很多,不能指望一劳永逸,只用一件事就把孩子的自信培养起来,然而道理都是相通的,如果在别的事情上,也用这样的方法,相信家长也好,孩子也好,都会有不错的收获。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小总结,抛砖引玉,各位伙伴也可以给一些好的建议或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