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军旅情怀热血年华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作者: 雨菱呀 | 来源:发表于2018-02-19 09:50 被阅读21次

        记得看完电影《芳华》之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手下的战士们纷纷说,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我看着这群战士,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3岁的孩子们,心里想着,这也许是这群平凡而单纯的人最简单的想法了吧。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故事的主人公在一次青春的冲动告白之后,从大众好人变成了大众恶人,被文工团所遗弃,最终辗转到作战部队。作战的部队比文工团更直接地经受了血与火,电影里长达六分钟的战争镜头充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好好的活人一秒钟之后就变成了一堆碎肉,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落后,也因为为了完成作战任务,我们的主人公最终失去了一只手,成了人们眼中的英雄。让人心酸的时,这个残废的英雄在改革的浪潮中被立刻吞没,用乞求和歇斯底里争回属于他的权利。

        越战,一场离我们最近的战争,在纪念中国改革40周年的辉煌时刻,不能忘记曾经有22万中国热血青年,为了国家利益,从广西、云南突进越南境内,付出了不亚于朝鲜战场的惨烈牺牲,攻克越南重镇谅山、老街。打出了中国人的民族威严,为五星红旗又增添了几分血染的风采。通过这场“自卫还击战”,这些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以自己殷红的鲜血为墨,改写了国际政治版图。改革初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纪元……1979年二三月间的中越战争,完全可以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之战。我们不能忘记,多少美好的身躯,多少纯净的青春,消逝在近40年财富涌流、物质繁华的前夜......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在这场战争中,有一对亲兄弟——骆家明烈士、骆家发烈士,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三角寨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争中为国奉献两个儿子的贫困、伟大的双烈士母亲——周维珍老人:农民、80周岁,身患多种疾病,靠烈士抚恤金生活,因去年摔伤,已不能行走,出行依靠轮椅。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大儿子骆家明于1978年3月入伍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3军37师109团服役,1979年2月17日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骆家明战死疆场,二等功臣,安葬在云南屏边烈士陵园。大儿子牺牲后周维珍老人又把小女儿送到部队接过哥哥的枪继续服役。

    小儿子骆家发于1984年1月入伍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1军31师93团服役,1984年4月28日参加收复老山、者阴山的战争中,骆家发战死疆场,一等功臣,安葬在云南西畴烈士陵园。

    骆家明、骆家发兄弟俩,拥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烈士。只是,骆家明、骆家发兄弟俩,天各一方,埋葬在中越边境的不同烈士陵园。

    双烈士父亲骆有德老人几年前去世。1979年2月17日自卫还击作战开始后,家住屏边县三角寨的骆有德老人参加了支前工作,每天在屏边烈士陵园为牺牲埋葬的烈士清洗遗体。那天晚上,劳累了一整天的父亲骆有德回到家中休息。睡梦中,老人家梦见了儿子骆家明朝自己走来。次日清早,骆爸爸他老人家清洗整理烈士中,一下子看到眼皮底下自己清洗的正是朝思暮想的大儿子骆家明……这是怎样的一种折磨啊,我们可以想像到当时骆爸爸和骆妈妈悲痛欲绝的情景……

    回首自己的军旅生涯,没有丰厚的待遇,没有荣耀的鲜花鼓掌,有的只是战友们拼命训练的汗水和新年想家的泪水。没有奖章,没有花环,我们的付出是多么简单;没有传奇,没有丰碑,我们的付出不必挂在嘴边。共和国的军人们,用自己的鲜血,生命和青春,谱写了这个时代的安宁。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争,军旅的人生啊,不过就是年老时的那一把沉思。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si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