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入我大进修的门,就看见课程安排。“李跃进”!班主任!今天讲课的是我郑师院的班主任李跃进教授!哈哈,这是高手!还是老熟人!
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会场,坐下之后回想起李教授当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个词:一课一得。记得他说:“语文学什么?字词句段篇章。每节课上都讲这些,讲到最后学生记住了什么?你一节课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再分析课文,明确中心,你想想学生是什么都会了还是什么都不会?为什么不能研究研究教材,每节课讲一个内容,讲精讲细练透彻呢?”这段话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九舍而一得”,舍什么?为什么舍?得什么?怎么得?他给我留的作业,让我一直在思考,并为之努力尝试着。
今天李教授又要带给我什么惊喜呢?果然,一天的课听下来,他又给我留下了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实践是形成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是今天对我启发最大的一句话,也是我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条路。
听到这句话,我马上想到的就是学车的经历。我们考驾照的时候,先学法律法规、各种指示图标。第二科学的是入库、停车、转弯等实操。第三科上路,考反应能力。第四科考法规和各种情况的应对。这四项考试只有都高分完成了,才能说有了开车上路的能力,也才能拿到驾照。
语文学习要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能力),只听讲是不行的。也要和学车一样,在实战中学习才能形成能力。那么,“听说读写”的实践(语文实践)又是什么呢?如何设计才能很好地运用到课堂当中去呢?
(写到这里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听说读写本来就是学生学语文的形式。)
我在想,要想弄清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语文实践。我觉得,语文实践就是用“听说读写”等形式通过文字学到知识或道理,再将所学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反思自己,我经常说“多走一步显‘语用’”。但是走这一步的人却是我,而不是学生。很多学生实践的机会被我的小结、总结、下水文、列举的各种例子代替。我并没有将更多的实践机会留给学生。
以后的课堂上,得少讲。学生要多练:练听说的技巧、练读写的方法。所谓“做中学,做中悟”嘛。另外还要多动脑筋设计一些更有趣的“听说读写”活动,争取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赛中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