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时间,我们常用的形容词好像就是短和长吧。
就像奶奶这些天常常念叨,现在日头是越来越长咯,一天到晚在地里耙着锄着,好时候可是经不起几耽搁的。
反观之快与慢,当我们说时间过得很快或很慢时,倒更像是一种情绪的表露了。
于是,我一个人坐着没事就开始发呆瞎琢磨:为什么呢?
长和短是度量,是感官的量化,它有标准、有单位,可以进行划分。至于快和慢,应该就是人类的心理感觉吧,界线模糊又因人而异。
也就是说,长短为“实”,相对的,快慢就显得“虚”了。当我们需要去对世界及其事物进行描述的时候,可能大家还是更习惯于用具体的、清晰的或者说可以进行量化因而更好把握的词汇表达吧。
这种习惯及类似的表述,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求职时的STAR法则。当然,我今天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觉得有一定的可能,在某些方面,这种习惯正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成为认知的某种衡量标准。
好吧,既然都已经写到这儿了,我就只好说实话了。
没错,最近,我的确是受了那么点刺激,而刺激源正是我那快18岁的表妹。
表妹就读的高职,氛围之轻松自由和大学校园有得一比。虽说现在才这么点点大,也已经交男朋友啦。她和她的现任是已有情感经历中最波折也最持久的一段。上次回来还在我面前乐呵呵地说,他们俩在一起已经有400多天了都。吓得我!
好吧,我得承认,相对表妹来说,这方面可能我是有些“晚熟”了,毕竟我那5岁多的小表弟都开始跟我炫耀有好多女同学喜欢他嘛,照我妈说就是有望争当家里同辈中开窍最晚的那个。这个说法,我自然不能同意,因为我们对此“开窍”的定义不一样嘛,再说,我现在不正还这么不惜笔力地忙活着呢嘛!
今年正月里去亲戚家拜年串门的时候,和同龄的一个妹子挤一块儿互倒苦水达数个小时,毕竟大家现在家里都有一种颇微妙的氛围。我不太适应那种一毕业干什么就都有人催的转变,然后那个妹子就把眼镜往鼻梁上推了推,透过镜片,她的笑显得尤为意味深长,但语气却很平淡:“换位思考一下,要是你十七八岁,家中有个二十几岁的大姐姐,一直不找男朋友,你也会觉得奇怪的吧。”
一句话就让我无言以对。我和她又很无奈地对视了一眼,接着的也只有无奈地摇头。好吧,也许在很多00后的眼中,我已经是一个奇怪的“老阿姨”了。
言归正传,这说话就扯远收不住脚的毛病也得改改了。
话说表妹和她男朋友在一起一年多了。往前一追溯,是在寒假的时候他们确定了男女朋友的身份。表妹说,反正那整一个月都是通过手机来谈恋爱的,期间因为迟接了电话、迟回了QQ,不知吵过多少次,本来以为一个月都撑不过,没想到就这么熬到了开学。接着,继续是这样那样的误会啊、拌嘴啊,有时就因为下课后和异性朋友多说了一句话,或者是上课的时候没坐在一块儿,大闹小吵了不知多少回,本来想着一个学期兴许就是最大值了,没想到现在都已经三个学期了。
真的,每次听完表妹跟我说她谈恋爱的这些故事,我对此问题的认识就又得到了一次刷新。有时候闹矛盾了,表妹心里觉得委屈或者不舒服就要我帮着她分析分析。或许真是当局者迷?有很多次,我觉得他们纠结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无关本质,也不触及原则,为什么最后就发展到非吵不可、非哭不行的地步了呢?
这个时候,表妹吸了吸鼻子,抬起头来认真地盯着我的眼睛看,没一会儿又低下头叹气:“唉,你不懂!”我就又只剩下无言以对了。
好吧,也许,我是真晚熟。
表妹坐在旁边很伤心,她说她很累,这种感觉已经存在很久了,而每吵完一次,这种心累的感觉就更深一分。我实在不好什么都不说,就弱弱地开口:“既然谈得这么累,你们怎么会坚持这么久呢?”
表妹就回答:“看时间啊。我每天都数着我们在一起的时间,看到数字一天天地增加,我就特别有成就感,也就越来越舍不得放手。既然那么多天都过来了,为什么就不能再多一天呢?”
实话实说,乍一听,我耳朵里就响起了一个声音一直在说“我不同意”。毕竟,照我以前读过的那些鸡汤,如“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之类,都是在强调恋爱中情感的内涵要超过时间的张力。就算是什么“七年之痒”或者“五十年金婚”,不也是要说用情感的力量来平衡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吗?难道不应该是抽象的情感或者说感觉才是衡量一段感情值得维系与否的标准吗?
想了半天,我问她:“那你到底是舍不得这些时间,还是舍不得这段感情呢?”
这回到表妹不懂了。
于是,我换了种表述:“我的意思是,你觉得是数字的增长重要,还是恋爱所带来的那种甜蜜快乐的感觉更重要呢?”
“当然是甜蜜快乐的感觉呀。”表妹回答得很肯定,但我却不认为她真的明白了我的意思。
“所以……”这次是我仔细盯着她的眼睛看了。
可是,表妹却把头别过去了。她一眼都不看我,倒对着那扇玻璃窗发起呆来。
“可是,他对我也很好呀,他会在路上走着的时候蹲下来给我系鞋带,早上给我带早餐,周末返校的时候拎着一大袋零食在车站等我……”
表妹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我知道这些暖心的瞬间肯定还有很多。只是这一切,都无关我认为最重要的那种东西。
面对我很煞风景的提问,表妹回答得倒是很快:“我们当然了解对方,我们都知道对方的生日、星座、喜欢吃的东西、玩得好的朋友,还有家里人的名字,所有的游戏也都是一起组队玩的。我们也一起规划过未来,找什么工作、要挣多少钱,这些我们都知道的。”
嗯……我很想接着表妹的话说一个“但是”,但是,我要怎么说好呢?
“那你跟我说说你们当初是怎么在一块儿的吧。”我觉得从开头捋起可能会更清晰。
“哦。就是刚放假嘛,第二天早上,他在QQ上跟我说,开学没多久就注意到我了,只是当时我有男朋友,就没跟我说。现在呢,他知道我和他已经分开了,所以就问能不能和他在一块儿。我答应了,就在一起啦。”
表妹说得是一脸的理所当然,我却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呀,你不是说你之前都没和他说上几句话的吗?”
“对的呀,”表妹点点头,接着笑了起来,“一个学期的同学,我对他几乎没什么印象,然后他就发了一张照片过来,我一看,哟,长得还不错,又想着反正一个人在家也是无聊,有个人陪着说话挺好,就答应咯。”
听完表妹的话,我又愣了半天的神。还能这么操作吗,恋爱可以这么简单的吗?我脑海中浮现出的什么害羞地递写小情书呀、宿舍楼下摆放心形蜡烛呀,噢,对,还有爬上树坐在月下弹吉他的画面,简直像玻璃窗被小石子砸中了一样,碎了一地呀。
好吧,看来我不仅晚熟,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古董!
老古董这回实在是再插不上什么话了。
其实我只是觉得,相对客观的一些东西,包括种种形式,因为过于具体就容易模仿甚至模式化,通俗点儿说,就是套路,相反,那种模糊难以界说的感觉可能会更真诚可靠。再说,罗曼蒂克就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嘛。
不过,爱情实在是过于复杂了,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我想表妹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至于我,作为一个奇怪的“老阿姨”,还是先喝口水,找点什么东西吃吧,到这个点儿,已经有些饿了。
临了,我突然想起来一种说法,是《时间简史》里的,具体的记不太清了,但好像是有说时间也许就如曲面那样是有界无限的。作为一个文科生,我觉得这听起来还是有点道理的。只是按照这种说法,再去说时间长或者短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这属于另一个课题了,还是一个特别庞大的课题。最后提这个,当然不是我有着跨领域跨学科研究的雄心壮志,只是想多少能首尾呼应一下,毕竟年纪“大”了,一说话就扯远收不住脚咯。
2018.4.10
于湘北某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