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寺中塑三教像:先儒,次释,后道。道士见之,即移老君于中。僧见,又移释迦于中。士见,仍移孔子于中。三圣自相谓曰:“我们原是好好的,却被这些小人搬来搬去搬坏了。”
【译文】寺庙里塑有三教的圣像:先是儒教圣像,次是佛教圣像,后是道教圣像。道士见了,马上将老君移到中位;和尚见了,又将释迦牟尼移到中位;读书人见了,又将孔子移到中位。三位圣人自相说道:“我们原是好好的,却被这些小人搬来搬去,搬坏了。”
【点评】我猜想当初建这座庙时起码有三人或三族人动议并合资修建,而他们应该分别是来自儒、释、道的信徒。建三座庙也无不可,只是这样一来资源浪费,不如建在一处,把各自信奉的神圣供起来,各取所需,何乐不为?原来古人领会的兼容并蓄,比我们今人要灵活得多。
《周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各种思想并行不悖,同归大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一种文化健康向上的动力。门户之见,门户之争乃井底之蛙要不得,真理只有在探讨、碰撞之中才能凸显,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由此看来,那些为信奉而信奉,非要争个门户高低者并未真正理解其教义,伪信徒而已。真正的信徒不在乎这些,因为他们信奉的神明早已融入心中。看得到的未必心中有,看不到的未必心中无。那么,谁居中还重要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