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没有孝心,那对别的事情还能有善心吗?我想很难。自古以来,孝文化就一直深存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要是一定要追溯到源头的话,我想孔老夫子一定功不可没吧。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教导我们,孝就是要尊敬父母,若不这样与犬马有什么不一样,非常地生动形象,让人读过后印象深刻。尊敬长辈是最基本的礼貌,更何况是我们自己的父母,最重要的是没有人会比他们对我们更好,付出更多了,以尊敬之心待他们是我们最微薄的回报。
其实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尊敬这一点,由内到外的尊敬,父母已经会非常地欣慰,难道他们会需要我们给与特别大特别多的回报吗?恰恰相反,父母总是恨不能给与子女更多,从不祈求回报,看到孩子过得好便是最好的酬报。
然对孔子的另一句话,我不太赞同,就是孝,就要对父母无违。圣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平凡人呢。很多父母总喜欢借“无非是为你好”的外衣,将他们的观点,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都强加给孩子,根本就不听孩子的意见。要是孩子奋起反抗,要不就骂回去,要不就说到你听为止(进行洗脑式的讲述),反正他们永远都是对的,我们永远是错的。
我承认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我们一时觉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会证明父母说的有些话是对的。但我始终认为我们不应该一味地顺从听信父母的话,保持一定地独立思考,对的话要谨记于心,外化于行,对持有怀疑态度的,我们可以将父母的观点与我们自己的想法放到同一个天平上,仔细衡量,取其重。对于明显错误的观点,听听就算了,没必要较真,免伤彼此的感情。
孝文化不仅对小家意义深远,与大“家”亦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将孝的意义升华了。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自古,忠孝既对立,又统一。若要孝顺父母,必不能远游,可国家疆土需要有士兵驻守,国家科研工作需要有人攻关,经济要有人去推动发展,环境要有人去治理等等,又不得不离开父母。忠孝两难全,可一个人对父母能非常孝敬,证明他或她的心是善的,有责任感,对国家自然也会忠诚,从这方面来看,忠和孝就是统一的。
因此,孔子非常推崇孝文化。且古往今来,我们中国的爱国人士就像涛涛的江水,一直往前涌去,不曾断绝,我想与我们中国厚重的文化底蕴密不可分,特别是传统美德。
不管前面说得再多,再好,将孝仅存于心,挂于口,始终是个空,最重要的还是运用于实践。我们不妨学习一下西方的表达 ,外放一点,常常对父母说一说我爱你,快乐或难过时拥抱一下,未尝不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