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七律诗》,行书,纵31.5cm,横125.6cm,辽宁省博物馆。
何良俊在《董隐君墓表》中指出:“董氏,上海之望族也。"在董其昌的宗族中,中进士者甚多,有的官拜御史,有的仕至知府,有的累官侍郎,“盖其先世已自雄长里中”,可见,董氏家族在明代是上海地区颇有影响的名门望族。
董其昌青年时期像所有同时代士人一样在科举中努力拼搏,求得功名是他此时的人生目标。他从小就接受了来自家庭的文化熏陶,他父亲董汉儒“耿介力学,其昌自外塾归,汉儒夜从枕上口授经义"。他师从莫如忠、陆树声,这二人均是上海地区的名门。
董其昌对书法兴趣源自科场失败,他曾在《画禅室随笔》中谈到了这段经历,称:“吾学书在十七岁时。……邑守江西袁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这时期董其昌对书画创作只是课读之余,偶一为之,因此作品并不多。如今董其昌传世作品中以行书居多,独具特色,辨识度极高,做到了其书论所倡的“用笔使人望而知其为某书",我们将董氏的传世作品与其书论相互观照,便知其行书初学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进而钻研诸家,如怀素、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米芾等,最后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董其昌《七律诗》
注:依古轩画廊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