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所思兮在巴黎——法国纪行开篇

我所思兮在巴黎——法国纪行开篇

作者: 圆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9-16 23:03 被阅读0次

         

    我所思兮在巴黎——法国纪行开篇 我所思兮在巴黎——法国纪行开篇

            从巴黎回来又到广州去了几天,一回到成都就突然进入了秋天。想巴黎此时也正值深秋,香榭丽舍大街该落满了梧桐叶,而杜乐丽花园的长椅上,还呆着那么多酷爱阳光的法国人吗?沿着通往卢浮宫的那条公园砾石道路,一定也铺满了金黄的落叶吧?那是我多么想望而未得见的风景。而此时,我的世界桂香扑鼻,突然想到,在巴黎随处可见高大的栗子树、梧桐树,还有别的不知名的阔叶树,密密层层,繁繁复复,他们点缀在巴黎古老的建筑群里,彰显着古老巴黎的浪漫风情,是多么的相适相宜!却似乎很难想象,在巴黎高大的教堂楼宇之间,散列着清新淡雅的梅兰竹菊,还有桂花……

          真是怎样的土壤就生长怎样的物种啊,怎样的天空就有怎样的星辰,怎样的历史背景就孕育出怎样的文明。走在法国街上那种陌生而又美好的感觉,来自于一个挨着一个的博物馆和书店,来自于街头随处可见的咖啡馆、酒吧、餐厅,来自于从来都不感到拥挤的地铁,以及地铁旁一往情深拉着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的艺人,还有随处可见的深情拥吻的法国情侣,法国人似乎有着天生的优雅从容,由衷的微笑,娴雅的举止,高贵的气质,他们没有我们同胞眼里常常显现出来的焦虑、漠然甚至戾气,即使他们从你身旁大踏步匆忙走过,也很少见一张拉长的脸和凝重的表情。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进入共和国的历程,再到拿破仑帝国的血雨腥风,然后又经历七月王朝,二月革命,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成立,之后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经历了一战二战之后直到1958年戴高乐当选总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那些不断推翻又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经过了两百多年终于尘埃落定。法兰西走过了风雨飘摇的岁月,终于迎来了现在的富足文明。现在的法国人,就像是家底丰厚的一群遗老遗少,享受着祖上留下的富饶,漫不经心地上班工作,孜孜以求地休闲娱乐,他们散漫而陶醉,温情而浪漫。美丽的环境,舒适的生活,他们不需要太过用力就唾手可得。

          历史不断地推动着文明的进程,新的文明覆盖了旧的文明,然而经历了时代变迁的巴黎永远还是巴黎。十九世纪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时期,奥斯曼的改建奠定了今日巴黎的城市格局,他把巴尔扎克笔下描绘的供马车行驶的道路改建成后来汽车行驶的道路,居然延续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尚不过时。想当初奥斯曼的城市规划多遭人诟病,但是今天看来,他的前瞻性倒正是他的伟大之处。老城的建筑,多是奥斯曼时代的产物,浮雕的白色墙面,这些建筑物外立面每隔7年都要洗刷一遍,所以看起来即使旧了,也显得干净整洁。这些建筑多不超过六层,一层多是商铺,二楼一般是贵族的宅邸,阳台全部连通,便于贵族们组织大大小小的聚会,二三楼住着中产阶级,他们都有各自私密不连通的阳台,五六楼住着他们的仆人或者工人,他们的阳台也是连着的,并且可以上屋顶,便于晾晒。这些建筑外观象堡垒似的,规整划一,一栋栋建筑之间就是开阔的马路,马路旁是修剪成方形的行道树。走在巴黎的大街上,眼前竟然就是一百多年前古老的巴黎,这本身就让人难以置信,想象我脚下的路,有多少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曾走过,想我脚下被踩得浑圆的石块,也许曾记录着福楼拜的踯躅,小仲马的彷徨,哪一根桥栏曾触动了卢梭的思考?哪一处石墙又引发了雨果创作的欲望?巴黎这座城,一百多年不变的沧桑的容颜,成就了它无与伦比的古老魅力。

          在巴黎眼之所见,总是忍不住与中国对比。曾经读到木心在《鱼丽之宴》里描述的他少小记忆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都市在乡村在他家男仆的白壁题诗中缓缓地流,外婆精通《周易》,祖母为他讲《大乘五蕴论》,以及家里来往的那些谈论起来卓有见地,品味纯贞的人……这才应该是中国该有的生活景象啊,它们都消失到哪里去了呢?不管现在多少人在叫嚣回归传统文化,但是真正的传统文化已然消失,无法回归。我们中国要达到法国人现在的文明,不知道还需要多少代中国人的努力啊……中国也曾经有着多么辉煌的古代文明啊,先秦、汉魏隋唐以至宋元,到了明朝,中国文学艺术的最盛时期已经过去,而同一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才刚刚开始。但究竟为什么我们今天只能做一个拾遗者,身处在这个浮躁不安的世界默默哀悼古中国遥远的失落的文明?在参观集美博物馆时这种感触尤为深刻。中国曾有这么美好灿烂的旧世界,他们都遁迹于哪里?而更为难过的是,作为她的子民,却必须远渡重洋,才能大大方方地参观这个世界的冰山一角,而留在我们国家各大博物馆里的文物,却深宫索居、高不可攀的样子,难得让国人一唔,这样的反差实在让人喟叹不已。

          朱自清在《欧游杂记》中曾说到巴黎,“从前说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气,巴黎人谁身上都长着两根雅骨吧”。巴黎的确是是一个纯粹的艺术之城。相比2014年那次无知的到临,这一次对这个城市更多了一些艺术的憧憬,脑子里多了一些艺术家的名字,也知道了更多的艺术流派,巴比松画派,印象派,野兽派,后现代画派……巴黎人天生就该是艺术家,先不说那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以及博物馆里各个阶段的艺术品,就是每天来来往往的地铁站,各式海报总是张贴着什么画展,什么艺术沙龙,还有地铁站里手风琴,大提琴,小提琴的美好旋律和音色,甚至天上变换着的蓝天白云,日月星辰,它们都在默默地召唤着艺术家的诞生。天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穹庐,明媚的蓝色背景,轻柔游曳着的大朵大朵的白云,特别具有体积感,那正是我们见过的欧洲油画里的那种白云,你到了巴黎才会觉得,那不是画,不是梦境,巴黎人头顶上真实的天空即是如此。

          巴黎的街景很美。走在巴黎的街上,眼睛总是目不暇给,陌生的视觉刺激,浩瀚的人文风景,总是引人入胜,可惜我不过是一个远足而来的旅行者,有着旅行者一样匆匆的脚步,尽管选择了自由行,想一再放慢自己的脚步,还是感觉自己错过了好多。每天都路过大大小小的咖啡馆,路过塞纳河,总想着哪个下午能够在某个街角的咖啡馆做个停留,象一个老巴黎人一样闲适,懒散地注视着街景,听着音乐,漫不经心地搅动着咖啡,翻几页过时的报纸,直到夜色沉沉,新月升起。或者在某座桥上靠一会,看河上出没的来来往往的游船,直到华灯初上,远处的埃菲尔铁塔灯火闪亮。

          而此番心愿在旅途中竟不可得,还好每天六点后回到巴黎十四区我们租住的公寓里,有个阳台可以让我消受巴黎无尽的黄昏。坐在清凉开阔的没有封闭的阳台上,喝着清爽的啤酒,看时近黄昏依然明亮的天空,和天空中游曳着的淡淡云彩,感觉自己就象是巴黎露天里一棵被微风轻拂着的栗子树,一不小心就会掉一地快乐的栗子。

          每一次旅途都是一次无知的游历,却总是有许多的兴奋,带给人长久的回忆,回来后一直想记录一下自己感知到的巴黎,却总觉得意向散乱,缺乏安静的时空、平静的心绪。对于巴黎,我实在喜欢,却也实在不熟。所以我只能谈感受,而无法驰骋纵横于它的历史与文明,这是我的局限。所以,我所记录的并非游记,我无法象别的游记一样,走到哪个建筑都能准确说出它的历史和方位,走到哪一幅画面前都能说出它的故事,我只能默默地仰望它们,拍一些照片,记录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思,然后回来细细捡拾初见那时的心动。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诗中写道:“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因你动情”。离开巴黎的心情,就是这样的恋恋不舍,因为这个地方虽然和我如此契合,但此生也许无缘再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所思兮在巴黎——法国纪行开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ex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