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
30+后,跌爬滚打赢得人生转型

30+后,跌爬滚打赢得人生转型

作者: 平凡凡在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9-05-08 21:19 被阅读0次

两年前,7年都在同一岗位的我,终于赢来了人生的第一次升职——从一名教育栏目的传统纸媒编辑,升为公司新媒体部门的经理。

然而上任不到两个月,我却越来越怀疑自己走在“不正确”的道路上——过去的积累几乎都用不上,整天和自己不熟悉的数据和运营打交道,所有的工作都零起步。

这意味着,我要么放弃之前的所学和所得,跟着公司的需求改变自己;要么放弃现有的职位和薪水,坚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选择了后者。有同事说:“羡慕你,那么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我也有一种“万人皆醉我独醒”的快感——瞧,只有我不随波逐流,你们羡慕吧。

同事的肯定,加上这些年接触和采访了那么多母婴领域的个人大IP,我突然信心爆棚,觉得自己也完全可以凭借已有的积累和资源打造个人教育品牌。

理想照进现实,更清晰地看见“自己”

然而, 当真正成为“自由职业者“的第二周,我就惶恐起来。因为当意识到,今后不会再有工资定期到帐,银行卡上的数字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只会减少不会增加时,一种“人生不稳定”的惶恐将我席卷了。

尽管以为自己做足了准备,尽管以为自己哪怕一年没有收入,都可以安心理得凭借“已有资金”去追梦。

但是,当现实照进生活时,我发现,金钱带给我的安全感,远比我想得更重要。

更雪上加霜的时,离开了平台后,原来熟稔的合作机构,开始对我显出礼貌的婉拒和推脱时,我突然认识到,我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强大”。

我怂了。

重拾“老本行”,进入另一条“迷途”

“个人教育品牌”之梦,还没真正开始,就被我自己主动掐断了。离职后的第三周,我投了简历,凭借过去在的资历,很快被一家母婴新媒体公司录用,还是做编辑,但薪水比之前涨了25%。

过去每次在主编那里一稿过的我,信心满满地开启了自己在新平台的生活。

然而,提交的第一篇稿子就遭遇了“滑铁卢”。那位比我早三天入职的直属上司,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的文章,我根本看不下去。

这是我入行7年来,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评价,脑子里“嗡”地一声响开了。

上司走后,坐在边上的设计美眉探过身子,体贴地拍了拍我,道:没事,我们的设计稿也一样,从来没有被满意过。“

我感激地朝她看一眼。

那段时间,戒零食好久的我,买了很多吃的,整整一箱,放在桌子底下。

每次挨批的时候,就拆开一袋,慢慢吃。

“有按我发你的样文修改吗?”“看不出你修改的痕迹!”“没有看的欲望!”

在每天都被否定的日子里,大学毕业后就没有再长过痘的我,下巴上又爬满了红疙瘩。

然而比否定更糟的是,我完全找不到“前进”的正确方向——无论是翻出公号过往的10万+好好揣摩模仿,还是买了一堆热销书好好研究,在上司眼里,我的文章依然在“原地踏步”。

我开始严重地怀疑起自己的写作能力来,甚至怀疑过去在工作中得到肯定和赞美只是运气好。

当我产生这个想法时,突然意识到,过去7年积累起来的职场自信正在这样每日的否定中,慢慢地被蚕食。

这让我感到恐慌。

我又想到了辞职。

曾经邀约我来面试的HR发来三个哭脸,道:你只是还没适应,现在正是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好时机啊。

她的话点醒了我——转型,好时机。

对啊,我到底是为了转型去何方,才离开工作了7年的地方?

难道不是为了“教育梦”才放弃那个职位的吗?那现在做的事,是在靠近还是背离自己的初衷?

想清楚后,我打开一个空白文档,敲下“辞职信”三个字。

我把那箱零食留给了曾经安慰过我的设计美眉。

设计美眉谢过我,喃喃道:你是我送走的第三个同桌了。

面对“短板”,何去何从?

离开互联网公司后,心中对“要做教育”的执念越来越强,但那种“没收入也要追逐梦想”的豪情不再有了。

稳定的现金流,是我安心追梦的前提。

于是,依靠之前的技能,我找了一份和文字相关的工作,虽然薪水回到两年前,但却换来更多闲暇时间,让我有余力去精进自己想精进的方向。

新工作基本稳定后,我用近半年工资报名了一个家庭教育实战课程。线下培训在异地,每到上课日,我五点不到就起床去赶高铁,被同期伙伴誉为“最勤奋的学员”。

依靠过去的写作思维和对家庭教育知识的积累,我很快就学会了教案编写,但一直勤耕于案头工作的我,也发现自己的一大短板——那就是,只会“写”,不会“说”。

每到说课练习,总被督导频频指出“表达不接地气,和受众有距离感”。

然而,比克服“接地气“这个问题更迫在眉睫的,是我的”公众演讲恐惧感“,哆哆嗦嗦,磕磕巴巴;如果现场糟疑问或反对意见,就更语无伦次了,每次都需督导救场。

同期的一个伙伴说:“没有一定的经验和阅历,现场怎么可能游刃有余,你看每个在课上镇定自若,面对棘手提问,风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老师,哪个不是40岁以上。”

我虽极不服气,但面对说课总过不了关的自己,也不免暗暗觉得她说的可能真有几分道理。

这个想法,让我觉得气馁。

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坚持下去的必要,如果这条路真需要花那么多年时间的话。

但更大的问题是,如果真的放弃了,还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教育梦”?

我好像一个站在岔路口的迷徒:眼前看似有好多条路,但却觉得哪条路都走不通。

重新出发,要“出众”,不要“出局”

“你要不要看看这本书?”一天,朋友递给我一本书,白白的封面上红红的八个大字一下子戳中了我——“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我一个激灵:这不正是我目前的状态吗?

那是一本讲述作者人生N次转型的励志书。时隔两年后,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的片段是作者提到自己当年初入新东方,为了获得认可,每次上新课前,都先对着墙练10遍以上的故事。

10遍以上,这个细节击中了我。

从那天起,我整个人安定下来,不再为自己说课时的一次磕巴,或者哆嗦,或者挨批而耿耿于怀;也不再回避自己的说课录音,反复反复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和前辈做比较:如何转场,如何拉近和受众的距离,如何讲故事才生动……

然后对着空气,一遍遍地模拟演练,忘掉一个环节就重头再来……

当随便提起课程的哪个环节,我都能快速从脑海里检索出相应内容时,发现自己站在讲台上已经完全不慌张了。

原来,上课镇定自若的前提是对内容的熟练。

那次说课结束,督导给我竖了大拇指,脸上带着笑。

我终于可以“出师”了。

人拥有成功体验后,会因为受到鼓舞而变得更加努力。

之后的每次上课,我都会想起这次经历,告诫自己:没有捷径,唯有勤能补拙。

事实也证明,天道酬勤。后来的半年里,陆续收到很多机构的邀约讲课,而我,也终于从一个一开始上台就哆嗦,满嘴书面语的“半吊子”慢慢进化为一个面对现场疑问和挑战依然能轻松接招,含笑对答的成熟讲师了。

天道酬勤,迎接“曙光”

我把这段履历添进了我的简历。

终于,打电话给我的猎头不再问“这里有一个资深编辑的岗位,想试一试吗”,而是改为 “这里有一个教研的岗位,你有兴趣吗?”

我窃喜,看到了靠近梦想的曙光。

去年年末,我终于从一个纯粹的文字工作者转型为一位教育事业从业者,来到了现在的公司,从事一份和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相关的课程研发工作。

我知道,梦想还远未实现,前面的路还很长,因为教育是一个需要深耕和不断学习的领域,但很庆幸,人到中年,自己还葆有成长的需求和动力,让我在关键时刻有做选择的余地和能力。

虽然,这一路走来,很磕绊,很迂回,但如今想来,我却十分感谢这两年中每一次的迷茫、困顿和纠结,因为它们让我一次次在现实与理想的剥离中看清自己,认识自己,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慢慢清晰对自己的认知和判断,然后坚定地往前走。

相关文章

  • 30+后,跌爬滚打赢得人生转型

    两年前,7年都在同一岗位的我,终于赢来了人生的第一次升职——从一名教育栏目的传统纸媒编辑,升为公司新媒体部门的经理...

  • 黑料不断如何咸鱼翻身,细数娱乐圈女星谁的洗白姿势最正确?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在娱乐圈中跌爬滚打,谁又没有点黑历史呢?在上一期中最了爷带大家盘点了娱乐圈男星们的洗白之路,那...

  • 刑辩律师:究竟靠关系?还是靠技术?|077

    作者:邹玉杰律师 | 金亚太刑辩专业所 01 经常有律师同行这么问我: 在律师这个行业,跌爬滚打十几年,你肯定会有...

  • 2015,最后叨逼叨

    2015年,跌爬滚打地走到了最后一天,今年格外身心俱疲~自欺欺人般查星象、算运势,总希望2016年能给自己讨个好彩...

  • 一周流水账

    用好友的思路,来记一笔流水账... 看这周把我给忙的...罗列下几件事情,“跌爬滚打”式的出差,“伏案魔鬼”式的写...

  • 掌握以下写标题的10个技巧,才能抓住读者

    经过几年的自媒体经历,从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写出的10000+阅读 时光一路跌爬滚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 接...

  • 逃离土地

    无意间看了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观影后感慨万千。 58岁的农民大叔杜深忠,在土地里跌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他对儿子说...

  • 2018-07-18

    在币圈跌爬滚打数月,见识了狗庄砸盘拉盘的套路,见识了代投的套路,也被各种代投坑过,不过还好我参与了icst,有了它...

  • 清明-忆ll那棵折断的柿子树

    生我的那年,爸爸栽下那棵柿子树然后,欢喜着看我和树一起跌爬滚打,直到有一天我攀上枝桠,听到那声劈叭 记忆中,爸爸冷...

  • 女人30+,平凡而伟大

    01 30+的女生应该想通这些事: 人生就是一盘赌局,押注下去谁都不知道输赢。 输得起和赢得起,都是人生的一种体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后,跌爬滚打赢得人生转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hb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