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微信推出新的功能,也就是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向所有用户开放。相对宽松的入场机制,引来了大量官方媒体和无数内容创业者。截止目前,微信公众号总数达到2000万+。
正是这一功能的推出,成就了日后的咪蒙、粥左罗、新世相等一大批自媒体及草根创业人。
张小龙做公众平台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为一种基于连接品牌和订阅用户的群发工具,并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同时也很注重个人的创作,打造人人都可以创作的平台。就像公众号的slogan,"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后来在2013年8月把公众号分为了订阅号和服务号,订阅号服务于组织和个人,服务号主体主要是企业及组织 。
随着流量红利见顶以及各种抄袭、营销、低质量文章的泛滥,公众号的阅读量也在越来越低,劣币驱逐良币日益严峻。
公众号从流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用户对内容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用户都被套路反复教育过,对于标题党之类的营销账号已经不胜其烦,更多是希望在公众号中获取有价值的内容。
用户在自我成长,提高价值需求的同时,对公众号内容也有更多的期待。对内容创作者来说,不断学习提升认识,努力打磨内容,用高质量的文章吸引并留住用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整个信息生态,内容为王趋势加强,去低质化成刚需。
微信公众号针对优质的创作者内容也不断的迭代了很多功能,如:增加专辑、原先以公众号品牌为主的时间轴展现形式改变为信息流智能排序、相关阅读、发现公众号、一键三连、星标、针对原创文章的打赏及付费阅读,给创作者提供了原创动力。
不断迭代新的功能,努力提升优质内容对用户的触达效率,提升用户阅读效率,改善优质创作者的流量困难起到了相当积极作用。
就像张小龙在2020年微信公开课上说的,从前一个人的世界他的大小是由他的脚的行走半径来决定的,而现在一个人的世界的大小是由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宽广度来决定的,信息的宽广度和质量,一直是微信要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在最近订阅号也在做灰度测试,把不经常阅读的公众号进行了折叠,增加了推荐。推荐中更多的是优质内容及朋友读过的文章。通过算法和分发,让优质的内容更有效地触达用户,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
张小龙一直是反推荐机制的,但随着信息的饱和、碎片化、内容质量的泛化,我想他也在尝试改变以往的一些看法。如他所说的那样,很多人并不愿意主动去获取信息,而是更倾向于被动获取。因为懒是动物的本能。
虽然头部大号会有最大的浏览量,但是在一个人人皆可创作的年代,微信让长尾的小号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我是在19年下半年注册了微信公众号,起初的想法单纯就是想把自己看到的,无法马上用到的做个整理,输出文章的同时让自己的理解更加结构化。就像我在《怎么样才能形成自己一套方法论和知识体系》文章提到的,打造品牌不是目的,写文章能提高自身写作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形成体系化的知识库的同时,也希望能在互联网世界里与更多人产生链接。
后来文章也被微信所关照到。从年初的《碎片化思考与摘录》的500+阅读,到最近《什么是元宇宙?终于搞明白了》2500+,都在不断刷新的记录。再回头想起微信公众号的slogan,"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也有人担心视频和直播风靡的当下,图文会逐渐走下坡路,我想这可不必过于悲观。因为视频和直播占用的是部分用户碎片化时间,注意力一般不会那么集中,多少会丢失一些片段。图文传递的信息更深更广,图文更多传递的是严肃的、深度的、精英化的内容。
最后
张小龙说:你所看见的,或者说,你所阅读的,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微信公众号一切的动作都是在扶持优质、原创、有深度的账号,也在遵循着品牌宣传词那样,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品牌。微信公众号的生态也在朝着更公平、普惠的方向前进着。
........... END ...........
微信公众号【产品心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