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觉得自己受了委屈,金荣也不例外。不止上学都是靠别人的,平日还要靠凤姐尤氏的接济。自家没钱,贪图利益,只好自甘受辱,自认倒霉吃亏了。璜大奶奶来作客,非要提起学堂的事情,无事生非。大家都是势利人,又抗不过人家,何必闹开。本来都要过去了,惹得璜大奶奶一下子怒向心头,似乎又有一场争吵了,劝都劝不住,看来在所难免。
到了宁府,见了尤氏,也不敢怎么样,反倒和和气气的了。看来在金寡妇面前做戏的成分居多啊。虽说矛头不是尤氏,怒气怎么一下子就消了?问及秦氏,才知病了。尤氏说及秦钟告诉她姐姐学堂的事,正好说到金荣的部分,也不敢吭声,怒气“早吓的都丢在爪哇国去了”,原是只纸老虎。从尤氏的话中,可以知道秦氏为人处事是相当优秀的,大家都喜欢她,可谁知道她心里藏了多少事情。可卿出身并不好,想在宁府立足不容易,需要处处周到,博得那么多人的欢心,不得不心细,事情要思量恰当,十分难得。这一番话下来,反而转怒为喜了,见风使舵使的好。
贾家的大夫也是人浮于事,敷衍应承。贾珍对可卿很关心,见客时因为她生病的事,竟有些抑郁之色。一听说有个好医生,立马用自己的贴去请,自己的名帖就相当于自己的人,很给张友士面子了。后面也提到,他不敢收,把名帖又退回来了,承受不起。贾珍很担心儿媳妇的病啊。
贾珍的父亲是贾敬,当道士去了,炼丹修炼,不愿掺杂家中事物。贾敬割舍的开,叫儿子日后也别来了,磕个头完事。好像是贾家的局外人。东府趁他生日的机会宴请,热闹两日也罢了。
从张先生言语上就看出来是个有学之士了,先诊脉,说出病症看符不符合,再下方子,让人不得不服。切脉结果的一番描述,逻辑性挺强,说的头头是道,症状都对上了。药方看着也像回事儿,曹雪芹真是涉猎广泛。说到底病根其实就是可卿“心性高强聪明不过”,不如意的事积在心里,日子一长,如何不病?“这病尚有三分治得”、“吃了这个药也要看医缘了”,真教人难受啊。若挺得过今冬,就有望痊愈,可,怎么会。秉性如此,如何转变。一朝一夕的累积,筑城今日的症候,人都是在慢性死亡。
秦可卿的死亡另有一个版本——“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后曹雪芹删去,换成了现在的病死。这在脂批中提及,判词里也能寻到蛛丝马迹。可能想要留些颜面,如此丑事不便曝光。在网上看了癸酉本的相关记述,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相信。更合理的应当是贾珍淫心色胆,觊觎可卿的美色,可卿迫不得已,再无颜面做人,上吊自杀。出了这种事情,家里只好把事情掩盖过去。至于瑞珠,大概知情,可能是放风的,事情败露,只得当了陪葬品。当然,贾珍可能是真的喜欢可卿,他的种种举动,远超越了对待儿媳的一般态度。这一回里贾珍对可卿病症的关心程度,比贾蓉还要厉害。给儿媳看病特别上心,虽然儿媳很优秀,但是至于吗?此外后文还要很多细节可以佐证。我不喜欢淫丧天香楼的版本,相较还是病死的好,能留一个完满的形象。之后应该不会提这个了。
2018.07.08-2018.07.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