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认命吗?”“当然不认命!”
在很久以前,大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同样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年轻的时候,肯定不认命,有理想,有抱负,有志气,全力以赴追求梦想。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到参加工作,一直在拼搏,只争朝夕,不愿意浪费一点光阴,期望能出人头地,出类拔萃。
三十岁,参加工作几年,在不同企业行业之间选来选去,跳来跳去,慢慢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领域,踏踏实实,积累行业专业知识和人脉资源,为自己发展奠定基础。
二三十岁,人会走一定的弯路,对人生对职业看得不是很通透。或选错专业行业,不是自己天赋擅长所在,或选错企业,或选错环境,导致自己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没有预想的那么如人意。但是,如果在四十岁以后再选来选去,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就有问题了。

俗话说“四十不惑”,应该对自己职业发展对企业看得比较透,知道自己所长所短,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我拥有那些天赋潜能,我拥有那些资源,干什么目标能够达成。你想干的不一定是你能干的,能干的不一定是自己喜欢干的,你想干的有什么要求自己是否具备,这三个圈的交叉部分就是我们现在该干的。
迈过四十接近五十,就慢慢该“认命”了。这个“认命”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认命”是对自己对环境对人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把控,在自己和社会之间找一个结合点,有所不为有所为,是一种境界。不是简单的妥协,更不是不求上进。
有时,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力所能及和力不能及之处,也是一种智慧,要学会泰然处之。

事实上,很多人不认命。对现实现状很不满,或抱怨埋怨,或得过且过,或消极懈怠,自己又改变不了现状,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好愤世嫉俗,发泄不满,结果没有大的作用。有时,或者不选,既选择则必须接纳。
“认命”等于接受现实,面对现实,又不被动安于现实现状,只是更清晰地“知己知彼”,在自己能力资源和环境中寻找一种平衡,能相对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认命”不是贬义词,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环境,寻找一个结合点,把自己的天赋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为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给自己的一生画个完美的句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董栗序,ID:donglixuweix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