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跟着苏轼学生活

跟着苏轼学生活

作者: 优雅转身a | 来源:发表于2022-04-07 00:48 被阅读0次

      明末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一个人有兴趣爱好,才能显出他的真性情。有兴趣爱好的人,也更加快乐。

      古人讲“由艺进道”,有益的兴趣爱好可以滋养生命,使一个人精神富足。

      倘若男人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读书、不旅行,甚至不谈论异性;女人不化妆、不追剧、不八卦、不读书、不旅行,甚至不贪恋美食,只是装斯文、装高雅、装矜持。这,都了然无趣。

        且看看苏轼如何把生活过得活色生香。

      文坛霸主苏大才子,因为不会“识时务”,屡屡被贬,最惨的一次是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从地市级的市长贬为边远县城的一个武装部副部长。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突然被贬为谪居落寞的朝廷犯官,很多人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了。但是苏轼却把黄州变成了桃源。

      按照当时朝廷规定,像苏轼这样的犯官,除了微薄的实物配给外,连正常工资也不给发。但这难不倒苏轼,有钱他就花,没钱,他计划着花。人家把每月必须开支分成30串,挂在屋梁上,日取一串,决不透支,为此还特发布了《节饮食说》。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苏轼还主动脱下长袍,换上短打,自己开荒种地、育蔬栽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而且还在园中选址修建了五间泥瓦农舍。农舍在大雪纷飞的冬季建成,苏轼又施展绝技,泼毫在厅堂四壁绘满雪景,起居坐卧,四面环顾,俱为雪景,故美其名曰“雪堂”。

      不管黄州的饮食、生活条件多么困难,都难不倒苏轼这个潇洒的美食家,他总能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美食的机会。正是在黄州,他发明了著名的东坡肉、东坡羹。

      从京畿重臣到荒野农民,这落差,一般人肯定崩溃了。然而苏东坡却活得有滋有味。他每日读书写字、吟诗做词,观花赏月,豁达洒脱:农历十二的夜晚,“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天承寺寻张怀民”。大家想一想,这种情致谁人能有?大半夜的二人在荒郊野外,像是梦游,但个中野趣夜趣让他多年不忘。本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他们把司空见惯的无趣演变得趣味盎然,记入散文日记,成为千古佳话。

一次,外出游玩遇到大雨,大家都没雨具,同行的人觉得很狼狈,唯苏东坡很高兴,他认为遇雨挨浇天又放晴,太酣畅淋漓了,兴奋之余写下《定风波》一词,让人们吟诵了千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般人被浇成落汤鸡,肯定垂头丧气,然而读书人却能把倒霉的境遇变成了一场有趣的经历。

      当然了,无论是作为父母官,还是作为一代文豪,苏轼都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打个猎能造成“为报倾城随太守”的轰动效应,写几首词能让整个北宋词坛掀起轩然大波。但他最令人钦佩的,就是他总能够从最普通甚至最艰难的日子里,过出阳光灿烂的感觉来。

        一直以来,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苏东坡“啃剔骨肉”的情节。

        那是苏轼晚年的事,被贬到了广东惠州,而且被一贬到底,成了一个又穷又老、一无所有的罪臣。可有趣的人还是能从穷困潦倒中发现乐趣。他曾经给弟弟苏辙写过一封信,大意是这样的:

      弟弟呀,惠州这地方啊,又穷又荒凉,市场上也稀稀拉拉地没几家店铺,但集市上每天仍然会宰一头羊。我没钱,当然是买不起羊肉。于是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我和屠夫私下商量,请他高抬贵手,每隔一段时间偶尔留几根羊骨头给我。你不知道啊,那羊骨头的缝隙里多多少少会粘那么一点儿羊肉,我呢,把羊骨头煮熟趁热滤出来,放在酒中浸泡,然后稍微加点儿盐烤着来吃。有时候为了把骨头缝里的羊肉剔干净,不浪费一丁点儿,我甚至要仔仔细细剔上个一整天,虽然最后能够吃到的一点羊肉还不够塞牙缝,但也吃得津津有味,开心得不得了。嗨,这份满足感,跟吃螃蟹也差不多了。我每隔几天吃这么一点点羊肉,觉得很有营养,这是进补的好办法。这样的美味,我也不敢一个人独享,所以我赶紧写信告诉你,弟弟啊弟弟,你这家伙当大官当久了,平时吃的都是大鱼大肉,吃肉的时候一口咬下去,牙齿都陷到肉里去了,还没咬到骨头,你肯定是体会不到老兄吃‘剔骨肉’的这种绝妙滋味啦。

      信的末尾他还不忘幽上一默:“要是我发明的这种美食不小心被宣传出去了,只怕那些狗都要恨死我了,恨我抢了他们的骨头,呵呵。”

      我想,过日子,就要过成苏轼这样。名人轰轰烈烈、万众瞩目固然是一种生活方式,但那不是生活的常态。生活的常态,就应该是在这种煮一壶茶、品一杯酒、剔一天羊骨头的琐碎和平凡中,发现生活的美味和情趣。

      你也许会说,人家苏轼,可是千年难遇的天才型人物,我们能跟他比吗?才华我们就不说了,但可以学他对待生活始终如一的热情和细腻啊。我想,一个真正有情趣的人,应该是具有这样的智慧和调适不良情绪的能力。

        生活的压力一直都在,苏轼他当市长有治理地方的压力,被罢官后有贫穷的压力,可他总是能将普普通通的日子,过成自己的小节日,印上自己的个性神采,过得是阳光灿烂。

      有趣的人,就是能够在荒芜丛生的日子中发现美好,浑身散发着光芒,这光也会感染周围的人。

        有趣的人,就像照进生活里的一道阳光,能够把乌云和雨水都赶走了。

        与有趣的人相处,心情也会自然而然跟着明朗起来。

      人,越有趣,越有福。

相关文章

  • 跟着苏轼学生活

    明末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有兴趣爱好,才能显出一个人的真性情。有兴趣爱好的人,更加快乐。 古...

  • 跟着苏轼学生活

    明末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一个人有兴趣爱好,才能显出他的真性情。有兴趣爱好的人,也更加...

  • 跟着苏轼过立春

    在将近一千年前的某一个也许风和日丽的上午,或者下午,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翁,头上戴着花,花下还系着幡胜,迈着潇洒的步...

  • 学苏轼

    也不是非要什么怎样~ 接受一切 享受一切 工作而已要宽心喔 一肚子矫情焦虑可不太好 一肚子无所畏惧向前走呗

  •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的哲理诗词赏析(下)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的哲理诗词赏析(下) 王传学 苏轼的哲理诗中,有些是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理解,给人...

  • 感恩的心

    跟着父母学做人 跟着老师学知识 跟着家人学谦让 跟着孩子学成长 跟着老板学挣钱 跟着朋友学相处 跟着坏人学自爱 跟...

  • 阅读《唐宋词十七讲》的第十六天

    阅读内容:第八讲《 苏轼(上)》 阅读分享:今天的阅读跟着叶先生一起来了解苏轼,苏轼是在苦难之中完...

  • 「跟着苏轼去旅行·黄州」

    ​诗人余光中曾说:“我如果要去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在一起,他不负责没有现实感;跟杜甫在一起呢,他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

  • 跟着学

    课程学到今天,我越来越疑惑,新媒体真的适合我吗? 无论是满脸好奇地去听老白的课,还是满腔热血向砍柴兄弟与冯尘妹妹学...

  • 我读苏轼(一)

    本学期一门饶有兴趣的课《苏轼诗词精读》,跟着杨敏教授学习苏轼的诗文词,最深的体会是读到了更多的是苏轼的为人,苏轼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着苏轼学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qj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