舀一勺桃花春水,洗不尽青芜柳絮,愁煞行人。
细雨湿流光,夏蝉清风,又怎敌骤雨芭蕉,欲飞还敛,何处心安?
天凉秋好,一缕明月寄相思,才道明月不相思。
看尽红梅冬雪,春风又绿,而山长水阔,洛阳春花几时重。
一语缠绵,话却春花秋月夏蝉冬雪千种风情。
一词缱绻,罗却人间悲喜人世沉浮万种惆情。
八月,看了两本人间词话,一本是范雅编著的,一本是叶嘉莹先生的讲稿。
人间词话,王国维先生所著,短小精悍,但不懂词者读其如雾里看花。不识词人,不懂词语,连原词都不知道,不理解,何谈赏析。第一本范雅的是先贴出王国维先生的原文,附上原词,然后以其优美深厚的散文文笔解释原词。这里主要是解释原词而不是解释王国维先生的词话,所以看的时候还是不够明了,为什么王国维如此评价。但是,至少能够读懂里面所提到的诗词,以前惊鸿一瞥,雾里看花,不知所云的词现在知道了它的意思。第二本叶嘉莹先生的讲稿,非常的有逻辑有体系,而且讲解得特别透彻,不论是词还是词话,只要是书中所提到的都非常的清晰明了透彻,就是嚼碎了喂给读者吃的那种。看完这本,你会知道那首词所想要表达的是哪种幽眇的感情,是从哪个文化符号所看出来的,而且还会解释王国维先生对词的评价为何如此,从何而来。除此之外,还给词的发展整理了清晰的脉络,点明了词之特质。唯一的遗憾就是里面没有说辛弃疾的词,因为他的词实在是太好了,讲的话要废很长的时间。读这两本书,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看懂原来那些没懂的词,懂得了词中那隐藏惆怅的感情,那些春花秋月里的永恒与无常,那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的闲情,那劝君早归家绿窗人似花后凝恨斜晖忆君不知的千山万水半生流离,那西洲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的忧患与感慨。。。。。。
词之发展脉络:
1温,韦之花间词。温庭筠的词是画屏金鹧鸪即华美,而韦庄的词是弦上黄莺语多了一丝生动。
2冯延巳,为词中添了莫名的道不清说不明的惆怅。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知之。
3李后主,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词中网罗了一切的悲伤与无常。
4苏轼,有理想,有意志,有才华。诗话之词
5周邦彦,以赋为词。
摘抄的句子
人常常会因为一时的欢愉和欲望的满足,而献上自己的灵魂。(范雅)
读书就是要从你的书本里有你自己的一种创造性的联想。(叶嘉莹)
最后,我个人非常喜欢卫庄的五首菩萨蛮故人长绝,藏尽了一生的坎坷流离与思念。
年少时因战乱而离开首都故乡,来到江南。江南奇美无比,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美人美景,而自己年少潇洒,快意风流。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但是,不论身处怎样的美地,不论周围的风景如何之好,不论周围的美人多么的动人,当年离别的场景始终历历在目,如同心中的一根刺,一直隐隐作痛。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当年离开的时候,绿窗人似花,劝我早归家,怎能忘却,无法忘却。而今,我又从江南辗转到蜀地,半生流离,半生颠沛,不知故乡故人如何,那个劝我早归家的女子可曾安好,是否还在等我归去。洛阳城里春光好,而我这个洛阳的才子怕是回不去了,看这满城春光,桃花春水渌,我的心始终在山长水远的故地,我一直在想你,你知道吗?
其一
紅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其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述。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