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评李静新剧《戎夷之衣》”
(网上截图)
读“经观书评”上的一篇文章:“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评李静新剧《戎夷之衣》”。“经观书评”属经济观察网,而观察网属经济观察报。我从经济观察报创刊就订阅,直到退休,现在也常看“经观书评”。下面是该书评的断章取义——
『李静的这两支笔既相生相成,又相得益彰。“有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历了漫长的贫乏与胆怯,却在断断续续挣扎不休的写作里,看见了一丝亮光,保住了一点真心”。这是一个虔诚写作者的自我写照,更是一个害怕生活之人的自我救赎。写作是黑暗中的探索,而诚实不虚的写作必会遇见光。诚如圣人所言:“不可使慈爱、诚实离开你,要系在你颈项上,刻在你心版上。”因为只有柔弱的心灵才能设身处地体会别人的艰难,只有高贵的灵魂才能身临其境洞悉内心的奥秘,而悲天悯人也一定是这种作品的基本气质。
李静的新剧《戎夷之衣》当如是观。伦理两难困境常见于情义或情理,忠义或忠孝不能两全的种种传统故事,《戎夷解衣》(《吕氏春秋·恃君览第八·长利》)便是其中之一。~』
我对典故总是知难而退的,只有在追根溯源时才会上百度查阅一下。你看,要读懂“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评李静新剧《戎夷之衣》”一文,必须要了解《戎夷解衣》这一典故的来龙去脉。这好像是带着问题学典故,还有点活学活用的味道。
《戎夷解衣》的典故与译文——
典故——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太息叹曰:“嗟呼!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译文——戎夷(人名)离开齐国去鲁国,(遇到)天气非常寒冷但是却在城门关闭后才到。和一个弟子一起住在野外,天更加寒冷了,(他)对弟子说:“您给我衣服,我可以活;我给您衣服,您可以活。我是国家有名的学士,为了国家 而舍不得死。您是微不足道的小人,不值得爱惜。您把您的衣服给我吧。”弟子说:“既然是小人,又怎么可能会给国 家有名的学士衣服穿呢?”戎夷叹息道:“唉!世道这么颓败吗!”脱下衣服给了弟子,到半夜便死了。(他的)弟子便保住了性命.
书评的尾声——李静用一出戏剧将封印严密的历史撬开一丝缝隙,我们借此认识到,在时间的洪流里,人世间确实发生过一些事。写作《戎夷之衣》,作者旨在提醒我们对脚下的土质要有清醒的认知,“勿以如此立体的良心自谴,美化一往无前的恶者。勿以恶者遍布地面,而不信天上有不灭的光。”也正因了这提示,我们才有可能经过努力,看到为众人抱薪的戎夷们不会冻毙于风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