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裸婚时代红遍大江南北,如果是你,你愿意裸婚么?相信很多姑娘都会在结婚前考虑这个问题。用某人的话来说,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对,遇到能把它当现实问题来处理的男人,你很幸运。起码你遇到了志同道合,愿意跟你一起努力不裸婚的人。但另一个角度看,你也有可能错过了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巴菲特就是拿着自己工作一年积攒下来的钱用来继续投资,而不是买房子,从而能赚取更多的财富。那么为什么面对同样的问题,我们每个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呢?《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会告诉你答案。
这本书主要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告诉你,为什么我们会陷入到自己的思维陷阱里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拆掉自己思维里的墙。作者是古典。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应该都会觉得是个笔名。你的直觉错了,这是作者的本名。书中有张作者的照片,长得跟高晓松年轻时挺像的。虽然印有高晓松脸的靠枕销量全网第一,但似乎跟古典气质有点搭不上边。只是跟古典比较像而已。当然了,无论你是否喜欢这个长相,都不影响你来阅读这本书。
我是因着润总推荐的书,所以带着较高期待去拜读的。只是读来感觉,本书的实际操作性并不强,比较偏重理论性。正如前文所说的,通常是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出道理来。但道理归道理,我觉得如何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更为关键。
一,何为心智模式
简单地说,我们自己的感官体验、我们从社会获得的所有信息和我们受的教育,还有我们自己思考的结果和我们过去的精力,都构成了我们自己的心智模式。从作者对心智模式的定义来看,心智模式是一个人长期积累起来的一种思维模式。对于已经成年的人来说,如果心智模式还不成熟,那么显然是社会化不成功;但如果心智模式已经成熟,想要改变它,应该不会朝夕之间就会发生改变。
二,心智模式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说到具体的情况,心智模式会影响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比如前文提到的,你会裸婚吗?很多人是不会的,包括我自己。因为我们似乎都需要一种安全感,有房子建立的安全感。有了房子,仿佛就有了安身之本。虽然中国人的房子本质上并不属于个人,但大多数人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非要有套自己的房子才安心。这就是作者说的,我们被自己必须有套房子的思维困住了,从而为了供养房子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三,如何超越我们的心智模式
首先,可以通过差距体验。有了差距体验的你,才会开始慢慢地对你想象的世界有所察觉,我们称为后知后觉。书中有提到小鸟的例子。对于捉到的野鸟,刚开始要用比较软的网把它囚禁起来,让它不会挣扎去死,又逃脱不了。等它很饿时,再给它吃的。这样即使放飞它,它也还会再回来的。因为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我无法靠自己生存”的思维。这个例子很形象,但书中对于如何超越这种思维的方法的介绍似乎并不详细。差距体验很重要,但对于温水的青蛙,如何才能主动地去思考自己是不是需要跳出来,去体验别种生活,并没有给出详细的建议。
其次,作者通过案例分析怎么拆掉这堵墙。如后知后觉,同之前看过的《棉花糖实验》中的自我疏离策略非常相似。当事人可以把自己当做墙上的苍蝇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事件,从而更好的评价自己。作者还提到了其他方法,如当知当觉,先知先觉,不知不觉。
总体来说,书中更多的是分析我们为什么被各种各样的思维困住。从房子,到爱情,到事业,到如何做自己。而对于方法论的介绍比较粗略,相对之前看得《麦肯锡精英的思维方式》一书来说,本书的重点是分析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就如常说的一句话,那么多道理你都懂,为什么还过不好这一生。道理,相信大家都看了很多,也了解了很多。但是更多情况是看的时候很激动,发誓要改变。书一放下,就忘记了,原来怎样还是怎样。我们需要更多的从方法论上去学习如何改变自己,不做温水里的青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