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98误闯入一个私人办公区,我以为是对外开放的,是按指纹进入的,我的指纹通过了,门自动打开,里面的简单而舒适,大大的落地窗上写这一些文学家简练而深刻的话语,其中只记住了乔治奥威尔的(让我们在没有黑暗的时代相见),再上到四楼花园也需要按门铃,结果又自动打开,才迈进去就有人来了说这是私人办公区,我便沿着木制地板走了下去。按指纹时好激动,让我想起一个有关IT男的韩剧里他用眼睛识别进入办公室的画面,科技真的是好帅,特别是真正体验时,我喜欢旅程中的意外,就像一场探险,未知而新奇。
随行的同学比较文艺,跟她一起进了一家书店,在里面翻到一本忘记了叫什么名字的书,印象最深刻是梵高的一句话说他自己不被世人理解,被人认为古怪,但他还是按自己意愿过完一生(我忘记了原句,我理解的是这个意思),震撼于这句话因为佩服他不在意世人的眼光,有多少人在成长中于世俗的标准中没有了自己。在那里的留言中看到2016.12.23一个女生来到这个书店,祝她哥哥顺利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激动的跟店员要了一只笔,留下了留言(在南方带的久了好想回北方,好想考上北外,留在北京,尽管雾霾,尽管干燥)。12.23的时候我去自习室收书,当时很伤心,同样的日子各自坐着不同事情的人们。不过我觉得我所有的好运气都留在了考研的两天,希望能考上。
因为格物二字被吸引进一家艺术馆,因为北外2015的题是阐释朱熹的格物致知,我严重怀疑出题老师去了798看到这家展览馆的理念结合不错于是给我们出这题,在一家丹麦馆里觉得黑白搭配永远不会过时。接着去了在抄手胡同的繁星戏剧村买票,我以为那里会很有年代感,但感觉一般。
第二天早起去看升旗,并没有感觉多震撼,却觉得那些在国旗下站岗的与我年龄类似的士兵不容易,天气那么冷,他们又穿的那么少,其中一个好像我初中同学,我经常会思索一些职业的无聊性,比如在国旗下每天单调站岗的人,开轻轨的人等等。但又怎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别人,有些无趣可能是自己最无趣。
由于走的太累,在国家博物馆只看了古代展厅就出来了,尽管在冷风中排了很久的队。古代展厅真的很大,在其中行走仿佛穿越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中,看那些简介就像在看考研时的专业课课本~中国文化要略~,我想如果我早点来是不是就答对了周公制礼作乐那道题,其实也不一定,如果不是因为对那题印象深刻我也不会那么认真看简介吧,前因后果之间永远无法预测。
下午来到了法源寺,我想象中他是比较豪华壮大的,但他确有些破旧的年代感,但我是如此喜爱这年代感,因为破旧所以真实。对于佛教我一直怀这敬畏的心情,甚至不敢去直视那些佛像,我只是惊艳于这些院子里的古木,各具特色的生长方式增添了院子的年代感。在里面缓慢的行走不禁想有虔诚的信仰也是幸福的,知道生的目的与活法,而现在的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还时常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
旅行中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同伴,我害怕与别人同行,因为我大部分时候关注非主流,与别人的兴奋点不一样,不过有坏也必有好,多了一个人有些事的确比较方便。我其实也不喜欢一个人旅行,我喜欢在旅行中随性走时遇到的陌生人,如我现在有些自闭的室友所言,社交也是一种负担吧。现在我觉得我不喜欢外出,出来就想家,虽然在家里也会觉得烦。但我会逼自己出来,因为这真的是增长见识的一种方式。为什么我的人生一定要极端,从大一大二四处快乐的玩到大三大四哪里也不想去还时常小抑郁,不知所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我只是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过去,我觉得自己像佳琦所描述的她自己,至于有时你想和老友谈些深刻的情绪问题却又不想说起,或许你自己是自私的所以你也是看别人都是自私的,毕竟世界取决于你的眼睛。
无论什么思绪都要遏制,在当下就要做好当下的事情。还有我从原来的吃货变成了对于吃也没有兴趣,我曾经仅有的一些兴趣也在一点点消失。(本来不想去青年餐厅,因为阳仔挺失望的,就又去啦,结果又是与我想象的相反,旅行就是一次次的破除我的偏见,吃到了人生最甜的2个菜,然而我确不爱吃了,我处在人生的各种反期。)
如果我自己的话我就想在牛街随便住了,也想住太空舱,不过从东直门地铁站出来是新转机,觉得好繁华。找到青旅的位置再一次告诉我不要思维定势,多问才是王道。住到青旅更让我震撼,这些人常住在这里,还有女生的勾心斗角,仿佛小社会。今天下午都是逆差经历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