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816536/29d8f2e38e799898.png)
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
——莎士比亚《辛白林》
莎士比亚是一语双关的,人没有选择时代的权利,却有着在他所述的时代成就自我的可能。
这句话是柳建伟所著的小说《英雄时代》开篇语,这是柳建伟的名作之一,获得过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可是,这本小说书写的其实是没有英雄的时代,所以在一个和平年代里谁是英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国企改革导致大量产业工人下岗失业、民营经济开始快速崛起,中国又将面临加入世贸组织的国际背景。
相信每个人读完之后,会有着不同的感觉。
01“拼爹”一直存在
主人公史天雄的养父陆震天是老革命,改革开放后从事了改革任务,后来退休赋闲在家,但影响力依然很大。
靠着养父的帮助史天雄在七十年代参了军成了一名战士,在这一次战斗中负了伤成了战斗英雄。
战争结束后在全国作巡回报告,并结识了年轻的金月兰;改革开放后,史天雄一直在中央某部委上班,官至某部司长。
陆震天的亲儿子陆承伟,七十年代到云南当了知青,可是没过多久就逃回了北京。
赶上了时代变革,出国念了大学学习经济,九十年代回国时已经是一个亿万富豪。
![](https://img.haomeiwen.com/i6816536/1f1327e787f025d3.png)
如果没有父辈的影响力这两个人,也只会是普通大众,至少成长过程会比较漫长。
陆震天作为老革命家、邓小平的助手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不一定利用了职权,但是不能否定他的影响是巨大的。
整个故事以家族成员为代表人,代表了不同行业在改革大潮中的发展境遇。
但是也透露出一个现象,父辈那一代的地位和名望对于后人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拼爹”这个词是当下的网络用语,但是这种现象却一直都有。
02 信仰危机
九十年代的改革可谓惊心动魄,当时的朱总理曾用“滚地雷阵”来比喻改革。
但是物质上的丰富使得唯金钱至上成为了人们的追求。
能耐小就坑蒙拐骗偷,能耐大一点就偷税漏税、钻政策露铜、中饱私囊。
作为革命家的后人,史天雄对此有着认真的思考,他为了自己的信仰选择辞去司长职务,下海从商;他与金月兰一起经营“都得利”商业零售公司,励志把这家公司做成中国的沃尔玛。
公司招收下岗工人为主,公司不是国营而是民营企业,但是也要建立党支部、发展党员,进行入党宣誓。
这个与众不同的民营企业,却在国营商场的打压下举步维艰,只是最后终于度过了难关。
这些国营商场本来已经在市场的竞争下走在了下坡路,只是他们没有正视自身的问题,而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放在了“消灭”冒出来了民营商业零售公司。
既是董事长也是党委书记,这些国营商场的负责人的政治觉悟,没有史天雄的高度;为了市场生存想的不是提高质量、服务和信誉,而是处心积虑搞垮这家“都得利”公司。
信仰何在,这是直到今天仍然被提起的话题。
除了埋头赚钱,还是得抬头看看星空,问一下自己的信仰是什么。
03没有硝烟的战争
改革,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谈改革。
这部小说成书于1998-2001年间,中国正处于跨世纪的阶段,也是改革处于一个艰难的时期。
小说中的红太阳集团、天宇集团受益于改革,成为西南地区显赫一时的国有企业,但随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两个集团最终走向了下坡路。
红太阳严重亏损,很多工人下岗失业;那几个国营商场还有天宇集团都曾出现工人集体静坐、示威的举动。
改革必然触动既有利益者,产生社会矛盾甚至局部大矛盾,但是不改革只会渐渐走向死胡同。
改革还在继续,没有终点。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谁是英雄?
下岗工人毛小妹,靠着做面条的手艺、靠着优质的服务,竞也开了几家分店,日子比以前在国企上班还好。
下岗工人金月兰与史天雄一起经营的“都得利”公司在国营商场的挤压下,最终在市场成功站稳了脚跟,并向沿海城市发展。
谁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