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据《说文解字》上的解释,物初生出地面,就是开始的意思。“午”,按照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排序,正月建寅,二月为卯,五月为午。“端午”就是五月开始。端午节是五月初五,所以也叫“端五”、“重五”。“五”为阳数,所以也叫“端阳”。
端午风俗知多少一般都认为,端午节是因为纪念屈原而来。说是战国时候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划龙舟,包粽子。确实,对一个文人,对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的缅怀,是一件很美好、很高尚的事情,体现了这个民族的良心和社会道德水准。
唐代有一首诗,写的是端午,诗歌写得很一般。其中有一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可见因屈原而有端午这种传说由来已久,决非从唐代才开始。
端午风俗知多少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不过,就端午节而言,来源于屈原只是一种民间传说。某些习俗如赛龙舟或许与此有关。细究下来,端午节可能更是一个驱邪健身的节日。
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星相学极其复杂,很难说清楚。总之,古人把五月看成不好的月份。汉代甚至有“不举五月子”的习俗,就是五月所生的婴儿不能养大。一旦长大,据说男害父、女害母。“五月盖屋,令人头秃”,是说五月不能盖房子。五月赴任的官员,直到免职也不会升迁,所谓“五月到官,至免不迁”。后人有种解释说,这时候天气逐渐变热,各种蛇虫(蚊虫、毒蛇、蝎子、蟾蜍等)和病菌活跃,皮肤病、感冒和疟疾等多了起来,小孩子夭折也比其他月份多。所以,慢慢就把五月看成一个不吉祥的月份。
端午风俗知多少在古人看来,端午这一天,不但不是佳节,反而是恶月恶日,必须除瘟、驱邪、求吉祥。因此端午节习俗很独特,包括吃、药物、运动和求神都与健身驱邪多多少少有关。
端午节著名的食品有粽子、咸鸭蛋和大蒜头。粽子包了棕竹的叶子,增加了一份清凉。咸鸭蛋是凉性的,消火。大蒜头更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端午风俗知多少驱邪防病,药物自然必不可少。比如喝雄黄酒、菖蒲酒。雄黄是古代常用的一种中药,解毒杀虫,还可以驱蛇。小孩子不能喝酒,就把雄黄涂抹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有小老虎一样的威风,辟邪。菖蒲也是中药,能开窍化痰,辟秽杀虫,除了泡酒,还挂在门上。端午节也称“菖蒲节”。门上除了悬挂菖蒲,还挂艾叶,也是为了驱虫辟邪。大姑娘小媳妇佩香囊,防虫驱虫、明目醒脑。这一天,还要用佩兰的草熬汤洗澡,所以这一天也叫“浴兰节”。
运动当然也是防病驱邪的主要方式。端午节的运动包括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等。大仙以前教书时说过,中华民族是个爱静不爱动的民族。当然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但中国历史上关于运动的节日很少,3月3日踏青、9月9日登高,都不算什么剧烈的运动。与运动最相关的节日,首推端午节。
竞渡棹歌
(宋)黄公绍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端午东湖观竞渡
(宋)黎廷瑞
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
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这两首写于宋代的诗歌,从看龙舟着眼,写赛龙舟,都很好。第一首,更象一首民歌,尤其生动。
时移世易,可惜这些迷人的风俗愈行愈远。回望过去,总是有很多的惆怅。
幸好,国家提倡复兴传统文化、复兴传统节日,很多习俗也慢慢被人记起来。 不仅仅是端午,还有七夕、中秋、重阳、冬至、春节、元宵、三月三…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