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刻,你想到了放弃?
网上有个短片《这就是艺术生,你敢走这条“捷径”吗》,很多人都直呼“看哭了”。
“为了学音乐,冬天清晨五点钟,跑到宿舍楼顶去练声;
手容易长冻疮,一张素描画完,整个卷子都红了;
舞练得太猛,即使脚腕受伤,还是得咬着牙坚持下去;
为了画画,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起床都变得很痛苦。”
很多人学着学着,觉得撑不下去了,想要放弃。
辛苦了几个月,甚至是好几年,
最后开始怀疑自己,一切值得吗?
1
学艺术,从来都不是易事。
人民网有个女孩为考中戏复读两年的新闻感动了我。
21岁的河南姑娘郭一凡,为了考上中戏的舞美专业,屡败屡战,复读了两次。
背井离乡的委屈,花费20万元的经济压力,小姑娘每天只睡4个小时。
网友感动不已,纷纷留言“不容易”。
但是也有人一针见血,“又有谁过得容易呢?”
是啊,选择了艺术这条路,也就选择了孤独。
小A是美术生,她告诉我联考前自己快要崩溃了。
考前冲刺,每天集训到凌晨两三点,
回宿舍是画不完作业,睡觉已经是凌晨四五点。
早上八点还要上课,根本起不来。
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一个月。
睡眠不足,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头发,
每次和家人通电话,都哭到不行想放弃。
但选择了就只能拼劲全力,熬着最长的夜,画着最多的画。
可残酷的现实是,即使熬夜通宵,也可能只是无济于事。
2019年,被称为“史上最难艺考年”,
大量院校取消校考,高校报录比再一次刷新记录。
国美7.9万人报考,录取1700人,45名考生仅录取1人。
竞争最激烈的环艺,招录比更是跌到了120:1。
有人说,每天起早贪黑,花了无数的钱,熬着都别人都熬不了的苦,就为了老师那三秒钟的阅卷。
就算能拿到证,也好不到哪去,文化课又是迈不过去的槛。
小B是18届的高复生,17年本可以读本科,为了考美院,选择了复读。
他腾出2个月时间放弃画画,回高中刷文化分。
11月选考成绩出来,政治只有70分,那一刻他惊呆了。
第一年还有76分,复读后居然少了6分,
熬了无数的夜,牺牲了画画的时间,却换来这样的结果,还不如不刷。
画室里原来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现在已经把他甩了一大截。
小B后悔,自己赌输了,努力错了,毁的就是未来。
他现在根本没心思学,打算辍学了。
小B的例子,只是众多艺考生的一个缩影。
文化基础本就不好,画室呆了几个月,回学校进度更跟不上。
问题不敢问,老师不关心,长此以往,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
就像网友说的,艺考生的焦虑很多人都不懂,多苦只有自己知道。
2
而焦虑,也同样来自身边,最亲近的人。
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让我很感触,
“亲戚家小孩想学美术,来问我爸,
一群大人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说着工作,考学,社会对艺术生的偏见。
孩子只能低头一言不发,眼圈发红。”
父母不懂,却不管不顾孩子的意见,总将自己认为最好的,强加给孩子。
但是却不知道,这样的爱,对孩子而言,实在是太累了。
朋友是班主任,前两天跟我说起一个事。
学生找到他,说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
学生很优秀,联考92分,本来可以冲一本。但身边人说国美好,妈妈就逼她考。但国美的文化课要求高,很悬,冲国美联考成绩就浪费了。
孩子和妈妈解释,最后却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十八岁的孩子,在朋友面前一直哭,说自己上不了大学了。
而在父母看来,孩子太小,以为很多东西都不懂,怕孩子选错,走弯路。
但这种单方面的以为,在孩子看来,更像是一道枷锁。
于是,本该温情的通话,只有寥寥数语;
本该最温情的相见,却成形同陌路。
父母说,孩子大了,变了;
孩子说,父母不理解我,不爱我了。
小北也是高复生,第一年可以上本科。但喜欢美术,一心想冲刺央美。
母亲不同意,好不容易能上大学,还是本科,够了。
再战一年,压力太大,能不能考上都成问题,但拧不过小北。
复读的时候,画室常常通宵,小北体质不好,经常发烧生病。每次带小北去医院,母亲总是说小北不该复读。
小北怕了,一次速写课发烧,不敢打电话给母亲,还是两个同学带他去的医院。
“每次跟母亲打电话,就怕她提我复读的事。”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爱,熬着熬着就淡了。
学艺术的焦虑,父母的不理解,就像两座大山,压的人喘不过气。
于是,只能想到放弃。
3
但其实,就像视频里说的,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
还记得自己的初衷吗?
“为了学音乐,即使身边的人都不认同,说你不行,自己也萌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是一路不还是坚持下来了么;
家里人不理解,自己就丢下一句话,非美术不上学;
为了艺考,放弃冲一本,但是选择了,也一抹黑走到了头;
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上北影,考不上也要复读。
反观我们身边,不忘初心的人也大有人在呀。
18届上海美院钱宁越,为进美院瞒着母亲复读一年,高考前都不敢回家;
18届川美造型状元徐杰超,喜欢动漫,半工半读当助教攒生活费;
16届国美设计郑瑛瑛,一心想进国美,连续高复三年,也打工三年。
没有等出来的美丽,只有拼出来的辉煌。
而你奋斗的一点一滴,父母也一定时刻在关注。
还记得艺考妈妈痛哭的那个新闻吗?
孩子过了初试,因为天气原因航班延误,孩子错过了考试。
陪考的母亲,在机场崩溃大哭。
一个成年人,泪如雨下,哭得竟像个孩子。
过去的国美校考,再一次让我感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暴雨,大雪,严寒,孩子们在考场里,父母就在考场外寸步不离。
孩子考完出来,父亲更是把唯一的伞递给孩子,让他去吃饭,
他自己,却冒着严寒在大雪中守着孩子的画材。
这样的守候,不正如你蹒跚学步时,父母怕你碰着,跌了,那样的寸步不离吗?
更多的时候,父母对孩子也是尽力去理解。
18届国美图媒专业的王一格,坦言自己能考上国美,离不开妈妈。
文化课不好,妈妈就放弃休息四处奔走,找培训学校;
孩子性格腼腆,妈妈就安排朋友跟自己住在一个宿舍;
国美成绩出炉,也是妈妈第一时间告诉她的。
一点一滴,都是细节,但都透着浓浓的爱。
这样的细节,其实也在我们身边。
早读看不到孩子,关心是不是生病;
怕孩子压力大,就告诉孩子自己做梦孩子考上了;
孩子担心考不上,就安慰不行再战。
......
其实,爱一直都在,从未远离。
就像有人说的,
艺考没有捷径,但是艺考路,却能感受到很多美好。
正如视频结尾,
当你选择艺术的时候,你不只选择了艺术类这个小小的专业而已,你选择的是艺术类的高格局;
你们做了最好的选择,可以认识最真实的自己;
当你跌倒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件事是比爬起来更重要的;
如果一个人能赢,那为什么不能是你。
不是让你把一场考试当作人生的赌注,
只是想让你在年轻的时候,体验一次全力以赴!
高考只剩下100天了,100天后你在哪里?
如果是考生,100天后你期待怎样的自己?
如果是家长,你想对孩子说什么?
下方留言打开,我们陪你一起见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