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一个不需要写信的地方,谁还需要邮差?
故事就以一个这样的问题开头。
在西班牙一个小山村波尔韦尼,有一座已经百年历史的小邮局。
但随着电子通讯的发展,上级决定关停波尔韦尼的邮局。
这里唯一的女邮差萨拉,即将面临失业。
萨拉的好朋友,邻居老太太罗莎,决定鼓起勇气,向六十年前消失的朋友路易莎写一封信。
她诉说着年少时候的种种往事,对于“背叛”的不够勇敢以及六十年的思念,并期待可以帮助萨拉。
“......我只想求你一件事。
萨拉的生活马上就被打破了。你或者我原本也可能成为这样的女人。或许你曾经遇到过她:她是在我们的石板街上长大的。她有三个毛孩子,也在这附近跑来跑去。尽管她的生活不容易,但是她对所有需要她的人都笑脸相迎。她的上司给她发了一封电子 邮件告诉她,要把她调到离家很远的地方。
波韦尼尔的邮局在存在了一百多年后,即将没有邮差了。首府那边说我们不喜欢寄信也不喜欢收信。他们怎么敢这么说!如果不是因为你能帮助萨拉和我们村子,我是不会告诉你这些的。你怎么做呢?很简单,像我这样:写一封信。信的长短、写得好坏都不重要。然后你把信寄给村里另外一一个女人,因为她肯定会理解背井离乡抚养几个孩子会有多么艰难。即使你不认识她,也要和她分享一下你生活中的点滴。我们大家起创建一个文字接龙,让它长达首府,坚固得让那里无人能够切断。
......等我看到萨拉的邮袋开始变得沉甸甸的,我就知道你看了我的信,知道你还在那里。不胜感激!”
这样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便由着女邮差萨拉的手,飘然而至一座许多年没人居住的老宅之中,一双纤细的手,拆开了这封散发着淡淡薰衣草香味的迟到的追忆。
二
由此,在波尔韦尼这个小山村中,进行了一场书信接龙的活动。
虽然有些人接到陌生的信,会犹豫不决,不愿意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但在这个纯净的小山村中,每个人的心底都留有着那一份最淳朴的温暖。
每个人都会讲述自己的生活,倾吐心声。在信的末尾都会加上,帮助萨拉的请求。
不想顺从父母的心意,而梦想成为诗人,来到波尔韦尼老宅的女孩;
失去写作灵感,而隐居在波尔韦尼的美国著名女诗人;
梦想成为旅行家,却被生病的父亲而不得已留在这个小山村的年轻男孩
......
然而,最初他们并未因为可以帮助到萨拉而感到自豪,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萨拉只不过是每天都能见到的“胖胖的,一头红色头发,人不是很坏”的女邮差。
但是,这一封封没有署名的接龙信,将这些在小山村中的踽踽独行的人,从原本的自我生活中拉了出来,联系在一起。
结局或许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书信的多起来的原因,上级取消了关停小邮局的决定。
然而这已经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为在这场接龙活动中,我们见证了亲情、见证了爱情,见证了那执着得不可一世的梦想。
三
当然童话最美好的永远只是结局。
电子邮件的盛行,这是时代的进步,即便做出何种不舍与挽留,小邮局的最终命运都会是在历史的尘埃中发黄、腐烂、消失无踪,甚至没人再记得起,在波尔韦尼的小山村中曾经有过一座小邮局和它最后的女邮差的故事。
但是,借由这座小邮局散发出来的温暖,却一直浸润着这个山村里的每一个人,因为它我们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在无助的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
因为它我们成为了一个柔软的人,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无论快乐与痛苦,都将得到继续前进的力量;
因为它我们成为了一个勇敢的人,当梦想降临的时候,或许可以在漆黑的污泥中隐忍片刻,但终将冲破淤泥寻找光芒。
四
读起这本书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东野老师的《解忧杂货铺》。
都是讲述的温暖的故事,不同的是,这本书少了一些奇幻色彩和悬疑感,但更多了一些真实的可信度。因为这种事情,确实可以真真切切的发生在你我身边。
写信这件事,在90后这一代但已经绝迹了吧!
那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感受应该没人体会过了吧!
将载满文字的信纸,细心地地折叠三次,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里,整整齐齐地贴上精美的邮票,纸短情长,总会有诉不完的衷肠,心意随着它飘荡到远方。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 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从前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