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育者都习惯于大包大揽,好像这样才能够证明自己有能力有爱心似的,其实回到事情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影响到的真的非常有限。
一个学生中途辍学了,老师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有没有问题,怀着改进和反思的态度,以后在自己的工作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能够提前尽可能做的好一点,我想这已经算是一个特别好的老师了。
假如只是抓住这个学生的辍学,来不依不饶,给自己增加无穷的负担,再影响到对其他学生的教育,那就有点过犹不及了,案例中的老师就有点“过犹不及”。
学生不上学有很多原因,家庭条件是一个方面,周围同龄人的影响是另一个方面,而站主体地位的,还是学生自己对上学的评估和考量,一个初二的学生,在这上面应该有一些思考的。
特别是案例中这个孩子,能够帮助老师管理班级,还有他的案例中那些表现,都可以说明他会对自己的放弃学习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吧。
当然了,很多孩子在这个时候容易冲动,不过社会也是一所好学校,提前走进社会的那些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跌跌撞撞,挺过去了,比上学还要好很多。
如果没有挺过去,还要上学,那他就可以更好的把握自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和校园生活的美好,然后开始更加努力的学习的。
所以说,不管从那个意义上来看,这个孩子的离开校园,都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用自己的判断来评价学生的行为。
谁都不可能,从眼前来说以后会怎么怎么样,虽然上学是很多孩子最好的选择,但是这也不能否定有的孩子提前走出校园,就获得了更多超越别人的机会了。
其实,我感觉如果老师真的感觉,这个学生走出去不太合适,那么就做好孩子回来的准备,等孩子想回来的时候,让他感觉到还有一个人在用爱做期待。
我是有过这样的体会的,就在放假前,有一个原来的学生找到我,说他想来学校学习了,不知道我给不给机会,能不能继续让他在我们班。
我当时就说,可以啊,你走的时候,我尽了力的挽留,如今你要回来了,我们还是尽了力的欢迎,只是希望你来以后可以更加努力,不要把社会上的负面东西带进学校。
那我还可以跟得上吗,毕竟已经离开校园一个学期了,我再来就等于跳级半年,你也知道我的学习并不好,会不会来了也是浪费时间。
学会学不会,那要看你是怎么做的,我只负责给你机会,如果你能抓住机会,那么就能够跟得上,如果你放弃了这个机会,那么也就跟不上了。
我还是想一想吧,谢谢老师再一次教育了我,如果我这个假期进步很大的话,下个学期我就继续做你的学生,否则我还是在社会上努力吧。
所以说我们可以等着给学生机会,在学生离开以后,努力了,然后就可以送上祝福了,这比一味地自责更有价值,我觉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