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98
《刀锋》断断续续看的,今天所看的部分重点讲述埃略特,一个极具社交才能,并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社交上的人,在他病入膏肓的晚年,被曾经离不开他的人亲自从邀请名单上划掉。曾被他款待的人评价他是“社交界再也无关紧要、惹人厌、势利眼并爱在背后破坏别人名誉的人”。
观察他人,省视自身。常问自己,除了借由他人加持的光环,你自己本身具备什么,又能给他人带去什么,自己投身的事是否有长远的意义,而不是像埃略特一样,浮华之中一场空。
P298-318
继续看埃略特之死。
“基督教圣经上说, 天上和地下一样有阶级之分。 有六翼天使,有双翼小天使,有天使长,有一般的天使。我过去一直在欧洲最高雅的社交界活动,今后毫无疑问我将在天上最高雅的社交界活动。 我们的基督说过: ‘我父亲的宫廷有许多宅第,决不能让众人住在他们不习惯的房子里。’ ”
这是他临终前説的一段话,可是他也知道“天上绝不会有他妈的什么平等”,上帝又怎会如他所愿給他在人间同等的待遇呢?他留给作者一封信,详细安排了自己的葬礼。读来不禁失笑,如果生得其名、死得其所,又何必在意天堂和死后的一切。
“一想到他这一生是多么愚蠢,多么无益,多么琐屑,我就感到难过。他曾经参加过那么多宴会,和那么多亲王、公爵、伯爵在一起吃喝玩乐,现在看起来又有什么意义!他们已经把他忘掉了。”
最近常陪娃看动画片《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小火车们挂在嘴边的一句朴实的话对我触动挺深,无非是做个有用的小火车/人。
P318-329
埃略特死后两个月,毛姆在剧院与莱雷偶遇,莱雷向毛姆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这是奠定本书价值的一次谈话。
少年时的莱雷只是个学习不十分好,运动也不十分好的随大流的平常孩子。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是他非常民主的奈尔逊叔叔在他十六岁的时候成全了他想学飞行的梦想。在他亲历死亡的发生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开始探寻活着的意义,想要活得像个样子。
可贵的是他自知无知,并智慧的选择了读书的方式。可贵的是他在心无旁骛地读了四年书之后,仍谦逊地说自己什么地步都没有达到。他读书、游走、思考。他勇于追求爱情,也能坦然接受抛弃。他不埋怨也不顺从,他从不在乎别人把他看成傻瓜,他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走人生的每一步。
如果说人生有终极殿堂,他一直在朝圣的路上。
P330-347
我读了不少书。 我记得我读懂的并不多,只懂了一点,那就是我的确完全无知。不过,这一点我早就知道。
我目前读的书远没有莱雷多,也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无知,完全无知。这让我更内敛,也更懂得欣赏他人。
“宇宙是无始无终的,从生长到均衡,从
均衡到衰退,从衰退到解体,从解体到生长,如此周而复始,万世不竭。
所以要生万物,是为了对他们的灵魂在上辈子的所作所为进行报复,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灵魂是由于前世行善或作孽而由一个躯体投人另一个躯体,永无止境地继续下去。
但是你知道,我不仅是我的灵魂,而且还是我的躯体。谁能够说明白,我之所以是我,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我这个躯体的具体模样?拜伦如果脚不畸形还是拜伦吗?陀思妥也夫斯基如没有癫痫,还是陀思妥也夫斯基吗?
你上辈子行为决定你的灵魂要附到一个残废的躯体上。
中国人与印度人的宗教信仰比较接近,都讲因果与轮回。我同步在看的关于人智学生命历程研究的书《究竟为何在人世》,从精神科学与人智学的角度也讲轮回——人类的“自我”处于许多世生命的旅途之中。
对信仰的追求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让我们不再惧怕死亡,并使我们每一世的生命之旅都更加完满。
“使我特别满意的是,你可以依靠知识达到本原。近代的印度圣人们看出了人类的虚弱,他们承认,可以通过爱、通过行善使人类得救,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否认过,最崇高的途径——不过也是最困难的途径,是通过知识,因为求得知识所依靠的工具是人类最宝贵的天赋——他的理智。”
依靠知识达到本原,是不是也可以说知识本身就是本原?我们聊到天赋,原来人类最宝贵的天赋是理智。《闻香识女人》中说,“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就知道,但我从不走,为什么?因为他妈的太苦了!”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是什么,起码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也正走着,我相信通过知识可以抵达我生命的本原。
写到此时,日历已进入我的阳历生日。
我的生命已走过36年,曾经虚度,曾经茫然,好在只是曾经,好在正在对的路上走着……
同桌韩小渔儿点评:
仔细阅读,收获甚多。你说读的书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让我想到自己意外走进胡因梦老师课堂之感,那个妄然判断甚至不屑世故的自己,突然觉察到在茫茫宇宙中的无知、肤浅和渺小,而一切不屑的背后其实更可能是一种恐惧。自此我领会到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何物,其存在都有其意义,不可妄加论断,接纳乃至臣服,用彼智慧增长己智慧,方可助力追寻生命真相的旅程。
P348-408
完结。
我所关心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埃略特在社交界出了风头;伊莎贝尔以巨大的财产为后盾在活跃的、有文化的阶层中获得了巩固的地位;格雷谋到了一个可靠的、有利可图的工作,有自己的事务所,每天九点到下午六点去上班;苏珊·鲁维埃的生活得到了保障;索菲求得了一死;莱雷得到了快乐 。不管那些只爱阳春白雪的人怎样横挑鼻子竖挑眼,我们这此芸芸众生的内心里却都喜欢人人如愿以偿的故事 。因此,本书的结局也许并不那么不尽人意。
再没有更令人满意的结局,实际的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是要或多或少留些遗憾在人间的,如此才得以轮回吧。
“我今世修得了正果,就再也不能回到人世上来。 这使我感到心情沉重。 我想一辈子又一辈子地活下去。 各种各样的生活我都愿意接受,悲哀的一生也好,痛苦的一生也好;我感到,只有一趟又一趟地生到世上来才能满足我的渴望、我的精力和我的好奇心。”
如此说来,无论是怎样的一生,都无需过于悲喜,是苦是甜都无非只是一种尝试。生活就像吃了甜瓜感到甜,吃了苦瓜感到苦一样客观,就像婚姻是爱情到亲情的升华一样客观。随机也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甜瓜,修的是你拿到甜瓜是否懂分享,你拿到苦瓜在意的是它的苦还是把它做好吃的方法。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婚姻以内还保有爱情,但如果你只是单纯地把另一半视为亲人、家人,或许爱情不会离开,起码更容易包容与谅解。
同桌韩小渔儿点评:
见字如面,越发觉得你对人生看的清透、笃定了。人的一生有无数个交织的人物、事件、情感组成,这其中的一分一毫之间都千差万别、千头万绪的特立独行的存在着,又如何可强求万事万物顺应己意?!生活十有八九不如意,愿你我珍重一二,笑对八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