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是我师

作者: 细草岸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21:27 被阅读373次

            细雨濛濛,黄山排云楼前一行清幽的灯塔,在雨中闪烁着亮光,静卧于飞檐下的铜狮子像一尊凝重而肃穆的佛,无语遥望着苍山。此时的黄山早已消隐于茫茫雨雾里了无痕迹,一片苍茫之中,唯听得耳边雨打松枝点点滴滴的声音。

            这样的清晨,见山已不是山,日出更是等不到了。前一晚,我们一行六人入住到临近黄山顶峰的排云楼,友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是唯一一座让他来了还想再来的山。我问他为什么,他沉吟片刻回答,大概是因为它的沉静和空灵吧。

            的确,黄山是沉静空灵的。默立于卧狮身后,和它一起眺望过眼的云烟,脑海里浮现出蒋捷的词句:“而今听雨僧庐中,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正如这一刻潇潇雨中,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黄山不见,反见自心。

           

            雨渐渐小了,灰蒙蒙的混沌里,有几簇明黄和火红的光焰跳耀着,由远及近。那是几位挑山工的身影,大概早已习惯了黄山来去无常的烟雨吧,雨中的他们看上去气定神闲,从容淡定。  天终于亮了,雨下下停停,游人多了起来,黄山开始露出真容,渐渐变得清晰。       

            如同一位平易宽厚的长者,初识黄山,它给人的感觉似乎和其他的大山一样平凡无奇。沿着山中的石阶拄杖向东而行,随处可见的小松鼠蹦蹦哒哒跃过脚下的青草对人没有丝毫的防备之意,不知名的鸟儿飞旋在山路上,林子里跳跃着活泼可爱的小猴子的身影。然而,当雨住风停,晨光从云层里泻下来,天空瞬间变得薄而透明,翻卷的云朵缭绕头顶,云雾飘过的一方方天宇,似乎被精心擦拭过一样,从浅灰逐渐变成了洁净的白。远方却是蔚蓝色的一片。天空像是撕开了一条狭长的裂隙,海一样的蓝从洁白的云朵下面慢慢洇散开来,站在黄山的光明顶极目远眺,黄山一座座刀砍斧削般的石峰矗立在蓝色里,远方的平原和峡谷笼罩在蓝色里,石峰顶上挺拔的松树,石缝里旁逸斜出的松枝支撑在蓝色里。头顶的白,前方的蓝和谐地交织在一起,融化成茫茫云海。于平凡中孕育大不凡,不经意间,黄山已让我们见识了它辽阔深邃的云海之奇。

            黄山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峰峦之间石阶相通,峰岩青黑,遥望苍黛,怪石嶙峋,沿途可见海豚石、飞来石等独特的景观。行走于山路上,由于山高谷深,林木葳蕤,峰峦叠嶂,云雾弥漫,犹如置身静寂的世外仙境。这座历经了亿万年地质的演化变迁,经历了汪洋一片,沧海桑田,在最后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横空出世的大山,容得下天,容得下地,容得下蝼蚁,容得下万物生灵。再识黄山,它的每一峰都如一位伴行身边的得道禅师,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为,却令人自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之感。

            穿行于黄山,竖琴松、黑虎松、迎客松,漫山遍野的黄山松随处可见。近处,一根根粗壮的松树枝干笔直地伸向云端,松针齐整、密实,如同被人亲手修剪过一般,树列整齐划一,雄伟挺拔,英气与侠气扑面而来。它们扎根在石罅缝隙里,土少石多,无法留住很多水分和营养,可它们依然生长的苍翠俊秀、坚韧笃定。那些生长在远处石峰上的松树,无依无傍,没有泥土,缺少滋养,枝丫都向一侧伸展,它们的根大部分长在空中,随风摇曳,为的是能够更好地拥抱阳光、迎接雨露,成全自身的成长。黄山松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生存了1300多年,为了生存,这些无本之木以顽强惊人的力量突破了生命的底线,最终成长为挺立于天地之间一道道雄奇伟岸的身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生命能够承受的苦难底线到底是多少?也许十分,也许百分,也许只有黄山松能教给我们知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雨停了,三识黄山,阴霾尽扫,心底竟生出几分苏轼《定风波》的豪情来。

          “为什么你们会来黄山?”在西海大峡谷的山路上,我问身边几位游客。

              “因为黄山有美景。”

              “因为黄山有正气。”

              “我答不上来,但黄山让我莫名地想哭。”

              就在这时候,我望见了不远处的一块石碑,碑身上刻着刘海粟先生亲笔题写的几个字:黄山是吾师。我停在那里,俯身鞠了一躬:的确,有容乃大,无欲则刚,黄山是我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山是我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di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