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罗素指出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一个问题——在拥有善的德性和价值方面,人与人是不平等的,宽宏大度者在德性方面是比普通人有优越性的,可以鄙夷在下者,其所求回报也远远超过普通人所看重的利益问题,这种在上者与在下者的不平等关系,是受古希腊奴隶社会的历史阶段制约。在基督信仰中,也可以找到这种德性的不平等问题,比如耶稣总是那个宽宏大度牺牲自己,为人类受过的存在,普通人无法企及,把他奉为神明,基督教起源于奴隶社会,因此宗教信仰中也就烙印了这种不平等性。罗素提倡的是人人都有具备善德的平等权利,他进一步用亚里士多德对宽宏大度的人的描述,来阐明基于不平等权利的、相对他人具有心理优势的、看似不求回报、牺牲自己只为他人的善、或者如神所为那般的宽宏大度,才是真正的大虚伪,往往隐藏着这个伪善者自己未曾意识到,而我们也很难辩识的恶。今天通俗讲的所谓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与此相比,不算什么了。
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认为自己是善,是恢弘大度的人,其实比他认为虚伪的人更虚伪。
真心善良的人身上肯定有恢弘大度,这大度一半是天性,一半是受道德的熏陶。在这种人的身上,虚伪的程度是轻的,完全不虚伪的人根本不存在,真正良善的人呐,你要努力做个聪慧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