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不甘平庸的作品,需要参与创作的人们多少的投入?只有那些被真正注入了汗水与梦想的作品,随不哗众取宠、随波逐流,也能独领风骚。做自己最想想做的,做自己能做到的,便是最好的。——记《长歌行》
2014到15年是国漫作品井喷的一年,也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从《雏蜂》进军日本,引来评论圈和键盘侠中刮起一片狼烟;到漫画《灵剑山》的日本动画化,再到《狐妖小红娘》这种纯“国产”的作品引来无数人两极般的评论。时间再转到2016年,《大鱼海棠》这部连着12年在微博里引起无数围观的“跳票神作”定档7月8日。
从这些个数据来看,国漫似乎终于是走出了连续近十年的疲软、打破了“动物王国”这个称号,似乎这段艰苦的“抗战”结束了,我大天朝终于可以拿着这些新颖的作品去虐十一区人民了。
这段话在引来了无数爱国主义青年和砸日产车大叔们的欢呼之后,我也承认这确实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国产动漫及漫画作品和周边最近几年确实有井喷的趋势。虽然总是被人吐槽抄袭岛国,但是毕竟人家去上心做了,也渐渐成长了,这点事值得表扬的。
漫画,作为一切ACG圈的灵魂之一(个人认为轻小说和漫画是整个ACG的灵魂,至少在日本是这样,因为没人会去直接做一部动画的),在中国无疑是腾讯和有妖气贡献最大。其中腾讯动漫有点类似于起点这类小说网站,用户可以自由上传作品,好的作品可以签约,然后赚钱。就算不能签约,也能积攒个阅读量和知名度什么的,总比之前非喜羊羊无处投稿的局势强。
而在腾讯动漫里,虽不乏优秀作品比如狐妖和灵剑山(灵剑山原本是连载于腾讯文学中的小说,后改变于漫画),但其中也是鱼龙混杂,新人很难生存。
有妖气我虽不甚了解,但感觉上比腾讯高级了些,而且将漫画于动画制作融为一体。它最著名的作品恐怕就是家喻户晓的《雏蜂》、《十万个冷笑话》、和今天的主角—《长歌行》。
说起长歌行,原本是夏天岛工作室的夏达的一部漫画作品,这部漫画被称为夏达超越自我之作,并且一画就是五年。虽说在QQ群、微博、微信里好多人都给我安利过这部漫画,但因为我实在是不喜欢看黑白漫画所以没有坚持看完。
然而让这部讲述李氏长歌的作品真正火起来的还是那部由燃也出品的动态漫画。说起来燃也这家工作室专门以之作动态漫画为唯一生计,并且在中国的这个领域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工作室,所以质量完全不必担心。
提起动态漫画,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我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几句,因为我实在不想看到长歌行的下面评论区里全都是“这动画怎么是黑白的啊”、“这画风……醉了”等等此类评论。
动态漫画,说白了就是将原有的平面漫画按需要加以一定的动态效果。就以招财猫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招财猫的手不动,其本身就是一个固态漫画;若它的手动了,其他位置没有动,且手部重复一个动作,便是动态漫画。我把百度百科的链接放在下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那么动态漫画较动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长歌行要选择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实现“动画化”呢?
首先无需质疑的是:动态漫画无论是在制作上还是在作画上都要比真正的动画简单,而作画的困难程度以及工作量往往决定了一个制作组所需要的经费。众所周知,若要人眼识别出一个连续的画面,那么最低要达到每秒24帧的程度,也就是说我们看的二次元动漫中每一秒都需要画师画24张画。况且现在人们的眼光24帧\秒的程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尤其在激烈的打斗场景时,随便暂停都会出现满屏幕残影的情况更会引起许多人的激烈吐槽。
另外,动画的后期特效处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然新版Fate stay night的“光污染”效果就不会被人吐槽耗财大户(但那特效真是爽啊!)。
可只有钱多才能做出好动画吗?不得不承认,这个答案有点残酷,因为回答是“是”。因为在影视这个圈子里,没有经费是不可能做出好的作品的。但如果真的经费不足但制作人却想做出一部超越常人的作品,就真的不能实现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经费不是很充足,staff们还望子成龙,那就只能使用“曲线救国”的方法,在一些问题和条件上做下文章。
那么究竟如何让不多的经费发挥其最大的价值?《长歌行》到底拥有着什么别人所不曾拥有的闪光点?我们下期再见!
注:这个系列我的想法是做两~三期,第一期主要评论一下我国现在国漫市场的状况,第二期主要评论长歌行和动画制作的有关经验,如果有时间还会做第三期。第三期我主要想结合历史来谈一谈李氏长歌以及在那个时期她身边的人,包括魏征、李世民等等。
若大家感兴趣,请在下面点一个喜欢,或者关注我的账号,日后会有更多精彩文章哦!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