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天气是极为炎热的,什么铁板烧,粉蒸肉,干锅肉等,是那么的形象,人也总是混混沌沌,不太灵光。
恰好这几天外出研学,来到了一个有芦笙响起的地方。那火辣辣的,晒得鞋底都要融化了,无处躲避。前日午后稍作休息,也就十多分钟,迷迷糊糊之间,传了极为熟悉的声音~芦笙。挣扎着,仿佛回到了梦中的洋鸟苗寨。
在苗寨的三年多时光里,芦笙已经融进我们的血液,也是苗寨最俱特色的文化基因。每每年末,为时三两个月,芦笙总是此起彼伏,笙笙不息。那几年里,我住在村头的村委楼上,村民每每夜幕降临的时候,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练习芦笙,演奏芦笙,有时候也是颇为烦恼的,因为芦笙总是伴随着苗寨的美酒,喝酒吹芦笙,这是绝配,尽情的吆喝,每个人都很放松,声音很大,我们想休息却是不那么随心了,天天晚上不得按时休息,心里就有了一丝丝烦恼。既然睡不着,就跟他们一起玩吧,与乡亲父老们一起喝酒,吹芦笙,谈话,便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跟村民更近了,对村情更了解了,村民平时不好说,不敢说,不想说的,都跟我们说了,家长里短,谁贫谁富,我们都了如指掌了。
当然,芦笙的盛宴,必定是坡会和打同年这两个盛会。苗族有百节之乡的美誉,没有到来之前,总是不明白怎么会有一百个节日呢。来了才知道,一百个节日太少了。因为,他们的节日,同一个节日,每个屯的过节时间是不一样的,例如,近段时间的闹鱼节,有的地方是六月初六,有些地方是初七,初八,一直到八月十五,隔三差五,都在过节。但凡过节,附近方圆三五十里的村落,男男女女,都会赴会,女的身穿盛装,男的则开着摩托车,三轮车,小轿车,拉着芦笙,三五千人,聚集在一起,好不热闹。从八月十五后,一直到年后二月春社,农忙结束了,各村村民,都忙碌在参加各种坡会当中。各种热闹程度,是无法想象的,那震天的芦笙,响切云霄。一堂芦笙三五十人,多的七八十人合奏,一般每次上场都是两堂芦笙一百余人比拼,卖力的吹奏,大老爷们,扭着屁股,左右摇晃,围在一起,曾经见过一个队伍,一个大老爷们吹奏,裤子脱了都顾不上拉起来,真是搞笑极了…
芦笙,还有些时候是不愿听到的,那就是苗寨里,男性去世,会吹响芦笙。伴随着久久一声名枪的声音,芦笙响起那极为哀愁低沉的声音。老人家说,用芦笙把亡者的灵魂送回老祖宗生活的地方。我曾多次试图跟寨子里面的大师傅,他们称为鬼师的老者沟通,想听明白他们在祈祷时的经文,试图翻译一些,还是不能成功,估计是我机缘尚浅吧。简单的了解到,他们吹芦笙送亡魂的时候,要漫山越岭,经过层层山峦,最终到达浑水河畔。也不知道浑水是不是黄河岸边,蚩尤族发源地?这时候的芦笙,是谁都不愿意听到的,那声音,如哭如诉…让人心碎。
一声芦笙响起,又回到那魂牵梦绕的地方。迷迷蒙蒙间,尽是那人那景那事…
真是走不出的苗寨。
作者:莫志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