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9
接着前篇的,诸暴强直与诸痉项强。
昨天看到了首乌藤、夜交藤不知名的各种藤,觉得筋取象于藤也不错,藤条柔软又有韧性,升发向上生长。筋体阴而用阳,体阴柔,需要血的濡润,用阳,支配全身肢体运动。诸暴强直,很类似于藤条的柔韧之性没有了,或是筋体没有濡养,或是肝风内生。其余的观点和上篇一样吧。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句,之前是把痒、痛、疮分开来解释的,感觉范围太广了,如果拆成疮之痛痒也可以试试。疮疡,不同于肿胀,肿可以分为气肿水肿,有形与无形,而疮疡一定是有形血气的凝聚积滞,而心主血脉,邪气客于营分,脉道不利,气血郁滞,就会逐步形成疮疡,若是久病郁而化热向外透发、或者素体阳盛短时间就化热,就成阳热性的疮疡,一般表现患部红肿热痛;为如果短时间内不化热、或是素体虚寒长时间未化热的,就形成阴寒性的疮疡,不会像化热的感觉那么明显,但是可能会绵绵作痛,颜色也比较暗,病程拖的时间也比较久。血脉由心所主,心属火,也易郁而化热,所心火弱,血行不畅,也易发生郁阻。
而治疗的话,活血行血,气为血之帅,肺朝百脉肺主气,兼以行气的药?而且宣发肺卫开表,使得透邪外出?如果疮疡更进一步,心藏神,侵犯神智,出现谵语神昏。
都说斑出阳明胃,疹出太阴肺。如果是肺热发疹,气营同病,一般宣肺清热,兼以养阴,区别于这里的痛痒疮。
还有风疹,大一体会过一次风疹,不过晚上裹着被子睡了一觉就没事了。风疹团,主要集中在上半身,越挠风疹块越大。风疹团如云雾般,来去迅速,起病突然,和风善行数变很类似。
湿疹,湿性缠绵粘滞,来例病例~舍友湿疹,一来广州就严重,雨天简直出不了门,两耳后红肿的严重时会有渗液,起皮,脸上脖子上也会有。睡眠不好易醒,两脉摸上去均沉弱细。针灸效果不明显,后来艾灸,效果不好,也许下雨灸完腠理一开,湿又进去了。中药,用消风散加防风通圣散,大泄拉肚子三天。辨为血虚生风,用了四物汤加祛风,效果不明显。用了调理中焦脾胃的方无效,反而加重。后来选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荆防,亦无效。后来,看到一则医案症状相似,以麻杏石甘汤为底方加了荆防翘薄荷解表泄热以及生大黄后下取其泻下,我们觉得症状很是匹配,但是药量比我们之前用的重好多,用了之后起初有效,两剂后加重。最后去了附院,附院老师用了去湿解表兼养阴的药,症状控制住了(其实我觉得和天气放晴了也有关系)。总结过来,主要在于病程很长了,加上气血不足,易血虚生风。环境比较湿,表邪不解,气机郁滞。
只是不明白,因为斑疹疮疡这些,都与血有关,很容易会觉得和营分证有关,但是若是用六经,是不是也一样辨证呢?
忽然间有了感慨,隐约想起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天地在,大道在~只是脑海中想找个词来描述一下目前的心境。天地人,人生于天地之间,人为万物之灵长,人拥有其他物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人也同样遵守着这个宇宙天地的规律。很多东西,自然界都已给了我们暗示。若可以,栖身于自然也挺好。
世界观,西方与东方文化的差别在于,西方需要用脑袋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去推理,强调客观标准化,而东方文化更需要用心去体悟,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等,都不是用单一的线性思维来推的,若象思维一样,慢慢去体悟感受。
很多时候,已习惯了一个问题一个答案,每个问题都必然有个标答,但是,如果这样子想的话,心得根本就写不下去也没有写的必要了,常常会有种今天的这篇推翻了昨天的那篇,比如前天老师讲的相火,我觉得我又可以把前面好多篇都翻出来重写了…
为了避免上次的凄惨,把方剂翻出来看了一遍,不过才捡回来一半,但是好像看到了比以前跟多东西,好多方,都是升降相宜,阴阳两兼的,挺好玩。刚学时只知道背方歌,连麻杏石甘、麻黄附子细辛这种一眼就看完组成的方都给背了方歌,至于组方也是一点感觉都没有。感觉写心得以来收获最大的还是开始学会思考了吧。虽然跌跌撞撞,错漏百出,但是依旧可以不管不顾地写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青先生点评
青先生:你那个湿疹案例,真是没什么点评的兴趣。有机会给你治几个看看。
入素:那个感觉用各种方法试过了,试的最后都不想试了。
青先生:看病不是这么看的。
首先你得知道病人总体的情况,然后知道为啥发这个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们纯粹是蒙。
入素:只是蒙到最后也没蒙对,都怀疑是不是病程结束了自愈了。也可能最后她情绪恢复过来了,所以恢复了一些。
上一篇:21、一场花落一清欢
下一篇:23、火与热之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