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学的时候就一直读书,早上有晨读,一定要大声的读出来。朗朗的书声,那是一种意境。但是当年的时候确是没有好好的体会那份意境。如今长大后,很少再有时间特地的拿本书来读了。
其实也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怕影响到别人。在外工作,一个人独处的机会总是很少的。而朗读非找个不影响他人的地方才好进行,于是乎,就再难找回以前的意境了。
上次回家陪孩子朗读古诗,让我在孩子身上又看到了朗读的魅力。刚开始,儿子把古诗拿出来读,那速度,叽里呱啦,还没听清读的啥,一篇就读完了。接着就读下一篇。于是我赶紧打断了他,我问他为啥读古诗,他说老师让读的。“那老师为啥让读古诗?你有想过吗”
“没有,赶紧,不要打扰我都吧。”说完又叽里呱啦的读起来。
我不得不抢过儿子手中的书。“先停一下吧,老师让你们读,是因为这些诗写得好,才让你们读的,可是想你这样的囫囵吞枣的读,哪里能体会到诗的美感,读的那么快,连字的音都没有吐清楚。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吗?” 儿子被我的一顿训斥,弄得有点懵。
见他如此,我只好拿起一篇古诗,开始读起来,给他做个示范。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要慢一点,每个字都读得清清楚楚,抑扬顿挫。读的过程中要体会古诗的前后对应,读出来声音的前后对称。体会那种美的意境。“ 说着,我也不知道形容诗哪里好了,只能闭上给儿子表演 一脸陶醉的感觉。仿佛沉醉在《凉州词》的美好意境中,而不能自拔。
“怎么样,感觉到古诗的美好了吗“
“什么感觉也没有。“ 儿子调皮的说到,然后又按照自己的节奏读了起来。
我只能感叹自己的词汇太少,很多美好的东西,真要让我给别人说说哪里美好,还在哪里,你给分析分析,说道说道。自己只能挠挠头,憋了半天,还是只有一个字“好“。
就像在简书里看到很多好文章,很多都是一口气读下来,甚是爽快,然后感叹真是写的好。我什么时候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来啊,然后默默的点个赞。知道人家写的好,却说不出哪里好。于是遇到好文章,必定要看完评论的。因为评论里也有很多精华,关于文章的好,好在哪里分析的入木三分,直呼“深有同感“,”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现在我渐渐明白了,为什么自己词穷,说不出来美好,说不出来那种意境。其实,还是自己看的少,思考的少了。因为思想上的懒惰,看完就过,多爽啊,就接着爽呗,干嘛去思考,费那个劲儿干嘛。这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才导致自己词穷,阅读写作迟迟没有进展。
原来自己才是那个一味求快,叽里呱啦,囫囵吞枣的在读书啊,而忘记去体会文字的美好,作者构思的精妙,前后的呼应。而要慢下来的那个人就是我自己啊。想到着我不禁惭愧不已,读书不是看电视,打游戏图个爽快,而忽略了读书的真正乐趣,而把读得的这份乐趣,表达出来,分享出来才是关键所在。才不枉费作者辛苦写出来,自己又花时间去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