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写作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虽然我没有取得过很出色的成绩,但自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日常中是够用的。
为了证明自己在这方面有一些小小的发言权,以下附上很多年前在纸媒时代获得过的一些小成绩(类似的荣誉证书,大概有十几份,不超过20个。时间长了有遗失和损坏,没有特意去记录)

后面我接触的人多了,发现很多人居然在为写作而苦恼,所以很想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如果大家看了以后能有一些触动,那也是功德一件。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要写好一篇文章是很困难的事,我们需要准备很多的资料,有丰富的感情,华丽的词藻,还有合理的结构,充满趣味的风格……
可能这个表格还没列完,你就已经放弃了。
其实就像说话一样,对于每一个识字的人来说,写作应该是一种本能。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句话太夸张。但事实上,我们身边的人,除了某些残疾人朋友,每个健康的人都是可以说话的,只是每个人“说话”的水平不一样。
你看电视上的主持人,会上的政治家,他们讲起话来都旁征博引,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奇怪的是,无论这些演讲者多么出色,你都不会因为彼此的差距而怀疑自己“讲话”的能力。
写作也是一样,只要认识字并且有写字的能力,就可以尝试着自己去写,你也不用因为自己写不出跟作家一样优秀的作品,就怀疑自己写作的能力。
作家洋洋洒洒几百万字的写作是写作,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三五句话,几十个字的写作也是写作。
我们每一个三观正常,有很多话想要表达的成年人,发条微博或朋友圈,写下一篇短文的写作,也一样是写作。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仰望那些杰出的人,把他们当成我们的目标,但不要去跟他们比较。
目标定得太高,自己一直处在仰望的境界,抬头望天的时间久了,脖子也会觉得累。最后的结果,就是没入门就放弃。
一个婴儿没办法跟一个壮汉比举重,一个刚刚开始打算好好写作的人,也不要去跟专业的作家比较,前路漫长,他们只是出发得比你早。
出发的时间有先后而已,至于水平的高低,只能交给时间去验证。
再说了,“写作”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有各种体裁,风格和流派。就拿比较出名的作家来说吧,张爱玲是作家,她擅长写豪门恩怨,“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但她同时期的苏青,代表作《结婚十年》,她的作品接近自传体,娓娓道来,仿佛在讲一个故事。
还有当下很火也颇有争议的某位脑瘫诗人,她的诗作也是写作的一种。
还有很多人觉得写作跟学历有关,一定要有很高的学历才能开始写作,除了专业文献,就写作的“技能”这项属性来说 ,写作还真没有那么高的门槛。
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第一学历是小学五年级肄业,靠着字典自学,辛勤写作,才取得摘取国际大奖,著作等身的荣耀。
还有很多人喜欢的童话大王郑渊洁,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也只到了四年级,后面靠着自学,一个人写《童话大王》,笔耕不辍写了36年,2022年1月才停刊。
这世界上,高学历的人和学历不高的人都成千上万,但最后在写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开始的学历并不高,这只能说明两点:
一个是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不要因学历给自己设限。
二是任何时候,坚持才是王道。
一个人如果想要在写作这方面有所提高,就不说以写作为职业吧,就算想通过写作给自己加分,最重要事情不是去寻找什么捷径,什么“**天速成”,或者报一个收费昂贵的写作培训班,以期获得某种秘笈,最重要也最紧迫的,是现在就动笔开始写,从一百字,一千字,到几百字,几千字,几万字,几十万字……
到最后,任何写作技巧在百万字级别的写作量前都黯然失色。
我们很多人总是分不清运气与实力。很多应届生能获得远超同龄人的起薪,动不动就三五十万或者上百万,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他们的实力,然后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生在了一个好年代。
以前我们国家还不发达的时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一波,他们有很丰富的学识,却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也并不是他们实力不行,只是差了点运气。
命运总是爱开玩笑,那些坚信“读书无用论”的人,最后都用自己和家人的前途付出了代价。
所以,在写作这方面,与其追虚无飘渺的技巧与诀窍,还不如静下心来,开始准备写下自己的第一篇作品。
人生一辈子,多数靠实力,少数靠运气。能同时拥有实力和运气,那是祖坟冒青烟的幸运儿。
我们普通人,与其等待幸运之神不知何时的驾临,还是好好增长实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