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如嚼蜡。
本来,班级评上市级先进班集体,作为班主任的我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可事实并非如此。
事情还得从前天说起。
前天,学校微信群发布一条消息。要在四年段中推选一个班级赴市参评先进班集体。
一听到这消息,我心里打起了小算盘:我们四年五班去年秋季连续参加了两次泉州市级的活动。其中童谣比赛获得了泉州市“闽南台一家亲”童谣比赛三等奖。高甲戏“群丑争辉”参加了泉州市少儿春晚的录制。除了这两样之外,在这几年历次的校级比赛中,四年五班的成绩也非常不错。两次校运会的成绩一次年段第四,一次年段第五。四年来的七次期末统考中,语数成绩也都名列学校年段前3名及以上的名次。其他的如班风班纪,家校沟通等方面也都不错。有了这么多实打实的成绩,推荐我们班赴市参评,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事,用不着费什么口舌。
那天段长叫各班的班主任利用下课时间碰一下头。好把赴市评先的班级确定下来。
可是讨论来讨论去,没个结果。因为有三个班级想要,而且互不相让。
本来,遇到这种情况,处理的方法很简单:把各班的成绩摆出来,比比看,哪班成绩好,哪班赴市参评。
因为有两张泉州级的奖状打底。我自信满满,中午回家就依段长的话把两张奖状发到年段群里。可是其他两个班级不干,虽说明知班级的成绩不如我们班,可她们依旧固执地想赴市参评。原因是有了这一张奖状,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时可以加分。
而我,作为班主任,班级的成绩明显是最好的,而且这是孩子们好不容易奋斗出来的成绩。没有什么理由不为他们去争取。再说,有了这张奖状,今年职称聘任时还可以加分。干嘛要让。
在互不相让,争论无果的情况,最后只好交由学校行政会研究,投票选出。
成绩面前,最终我们班被推上参加市先进班集体的评选。
结果评出来以后,会议室里面的气氛很凝重。没有掌声,没有祝贺,没有谈笑。大家就那么默默地,黯淡地站起,走出。做为胜出者的我,感觉脸上火辣辣的,此时的我,似乎已穿上了一件不光彩的外衣:自私,斤斤计较,小人得志。
怀着悻悻不乐的心情回家,一声不响地吃着锅里干冷的饭。我百思不得其解,我错在哪,为什么胜出了,心情却如此沉重?
一个问号挂在脑门上晃来晃去,搅得我整晚睡不好觉。
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原本和乐融洽的同事关系变得如此的凝重与不快?
想来想去,问题应该就出在小级晋升、年度考核的量化评比上。
以前小级自然晋升,年度考核不量化,年度考核优轮着来。同事之间关系和乐,资源共享,团结对外。自从小级的晋升,年度考核需要量化评比。原来团结和谐的同事关系渐渐变了样。为了在量化中获胜,同事之间暗中较着劲:好的经验自己憋着。遇到评优评先的事,能争就争,争不来,走个过场也好。
既然要量化,一切按标准,公正,公开地执行也坏不到哪去。大家全凭能力,赢者通吃,输者认输出局。这也不至于会影响到同事之间的和谐关系。坏就坏在没有全按标准来量化,有时还要考虑人情。诸如某某人因为某种什么原因,需要某种什么,请求别人照顾一下。不照顾吧,显得小气,不合群。照顾吧,明明说的是量化,心有不甘。因这,同事关系焉能再似往日的无瑕。
评优评先本来就是僧多粥少的事。可在缺少固定准绳的制度面前,大家都想着要,也就难免有了争执。争到最后的结果是:赢的赢得不光不彩,在学校和昔日的同事相见就像小偷上了街一般,总是不那么自然。输的也输得不情不愿,牢骚满腹。
这样的结局真的不想看到。
可惜,这样的结局好像刚刚开始。
我们回过头来想想教育局为什么要求小级的晋升,年度的考核需要量化。她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目的无非是为了打破老师的怠惰心理。提高教师的危机与竞争意识。这,对于有些学校或许是必须的。但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我想,大可不必。
掐指一算,来实小已经十三年了。在这十三年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实小的老师都非常的敬业。可以说已经到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了。有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还需要在小级的晋升,年度的考核上引入竞争机制吗?我深表怀疑。深深忧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们的初心是什么?
我想,我们的初心不外乎是让所有的教师都热心于教育事业,潜心于教育教学。教师与教师之间和谐共处,共谋学校的百年大计。
这一初心,我们曾经拥有,现在依然秉持。
上周五晚上进修学校的黄卿龙副校长到学校来讲课。听了一个多小时,我就记住了一句话:在正确的情况下做错误的事情。
我们学校根据教育局的文件制定考核标准当然没错。但是在执行标准时,我们是否考虑过学校的实际和大多数教师的意愿?
按说教育局制定的只是指导性意见。考核评比的权力是下放的。这就是说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大多数教师的意愿来执行。
至少到现在来看,大部份教师是不希望小级的晋升也要量化的。
百年实小,守正出新!
口号非常响亮而且大气。可是有几个人真正考虑过我们究竟守的是什么,出的是什么?
或者,
只是把她当成一句响亮的口号
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