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往何处寻》

《我往何处寻》

作者: 水若予 | 来源:发表于2019-04-02 00:09 被阅读0次

            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题记

                                  (一)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不知不觉中,我们即将度过又一个四季轮回。

            在过去的一年里,已有多位名人大师相继离世。

            尤其是当我们听闻单田芳老先生、金庸先生、主持人李咏以及其他前辈们的讣告时,可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集体面对这些全中国人都熟悉的朋友的突然死亡。

            在追思哀悼之余,我的内心也颇有感触。

            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拒绝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物,但是——我们唯独拒绝不了死亡。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死亡不仅让我看到了世事的无常,更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催逼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厘清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使我去凝思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度过如此宝贵的一生呢?

                                  (二)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能够清晰地察觉到,总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我面前。

            它们仿佛成了一连串的问号徘徊在我的脑海里。

            既挥之不去,又难以回答。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离开这个世界以后会去往哪里?

            读史使人明智,哲理使人深邃。

            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我已初步见识、领略到一个更为宽广和博大的世界。

            当我徜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抬头仰望那些璀璨的漫天星辉,我看到了无数的先贤名人与我遥相呼应——他们的内心深处都产生过和我相同的疑问。

            他们也以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诠释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甚至,还有很多人为此而追寻一生,不惜付上自己全部的代价,只为领悟生命的真谛、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诚然,不乏有人穷其一生也没能找到最终的答案。

            因为这种“追寻”本身就是一种溯本求源的探索,追寻、探索之人不但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更要付上极大的代价。

            故此,大多数人都默认(主动)放弃了这种看似“无谓”却又无比重要的追寻。

            综上所述,我们姑且可以大胆地总结为:

            世人对于生命本源问题的不同认知与回应,正是造成我们生命存在意义与失去意义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三)

            我们着实有必要去思考人活着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他为什么活而在这地上活,那他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当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会反复在头脑中检索与它们相关的内容,并尝试以自己在世这二十一年来的有限认知来理解这一厚重而又满有意义的人生奥秘。

            然而,在追寻的过程中,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力不从心——几乎没有人可以在这件事上给予我任何帮助!

            在我幼年之时,我的父母就注重言传身教,他们会教导我怎样做人,如何学习,却很少和我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或许是父母不想让我在不该知道的年纪知道这些)

            从幼稚园到大学府,我有幸在许多高学历、高素质的恩师门下受教,他们也都恪守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但,从未有一位恩师会启迪我去思考人活着的目的与意义。

            那么,我该去哪里寻找答案呢?

                                  (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洵老先生在《辨奸论》中说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的书越来越多,知识越来越丰富,明白的道理也越来越多,我逐渐学会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这使我拥有了一种更为广阔的视角!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活法,他们都会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

            透过现象看本质,每一类人又有大致相同的活法,依据他们生存的目的和生活的方式可以将他们划分为一类人。这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一个道理,是不容置喙的。

            由此看来,不论是这个世代的价值观,还是我们个人的人生观,都是良莠不齐、五花八门的。

            现实向我们折射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但在关乎生命(终极)的问题上,却未必每个人都有一份真实的答案!

                                  (五)

            今天的人似乎比从前的人更加现实。

            这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然而在面对现实上,有些人却像鸵鸟一样不那么“现实”。他们觉得死亡距离我们很遥远,故而他们会津津有味地谈车、谈房。

            但我想说的是——车和房子有可能比死亡更遥远。

            因为每个人不一定都会有车有房,但每个人都有死亡。所以,死亡对我们来讲才是更为现实的存在。

            白岩松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生命”二字何其厚重,或许只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方才明白这其中蕴含的真正意义。

            孔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这话自是有其道理的。毕竟,生和死是相互依存的存在,不明白生,又何谈死呢?!

            从某种角度上说,只有当我们无限接近死亡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生”的意义。

            反过来说,假如我们不能够对“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叙述或定义,我们就不能真正地理解何为“死”。

            我们这个世代的人,年轻人也好,年长的也罢,普遍对如何去定义事物和概念逐渐失去了兴趣,我们不愿意再花费时间去定义一些概念,我们不愿意再为了概念性的东西和事物去争辩和思考。

            只是,“生”与“死”并不是一个无解的命题。

                                  (六)

            常听人说:“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走向死亡。”

            这话听着虽然冷酷了些,但现实的确如此。即便我们不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生死”,这同样也是一个人人都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关键是——我们在有生之年,应该做些什么?

            经历过岁月的雕琢和沉淀,我逐渐领悟、总结出一条与当今潮流思想大相径庭的人生经验:

            我们如何生活不是由当下来决定的,而是我们的过去和未来决定了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去生活!

            我们既已知晓了如何“生”,那么我们又该怎样面对“死”呢?

            死亡是轻慢不得的存在。它仿佛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权柄,无情地辖制着每个人的生命。

            人在死亡面前毫无能力。对死亡保有一颗颤惊的敬畏之心,可以帮助我们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活出一个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生命。

            如果你说你不知道如何面对死亡以及死亡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我表示可以理解。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伊凡·伊里奇之死》中,当伊凡·伊里奇躺在他的病榻上时,有一个问题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如果我整个人生都是错误的呢?我真的活过吗?”

            这也是今天的我们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鲁迅先生在写《彷徨》的时候,也曾对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产生过疑问,他也曾像今天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迷茫而又彷徨。

            每个人都有彷徨的时候,彷徨并不可怕,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处在彷徨中而不做抉择。

            因为我们一旦有了抉择,就不会再彷徨,就会按照既定的方向去行事。

                                  (七)

            亲爱的朋友,请你原谅我,纵然我有幸能够在这个世间保持自己独立敏锐的思考,但在一些事情上,我却无法给出你具体的答案。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我唯一所知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我可以明确分享给你的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但这个价值不是由我们来定义的。

            而我们这一生意义何在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什么!

            这也是我写作此文的目的,为的是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世代的困境之一就在于我们缺乏严谨和认真的定义。

            所以,在这个无法定义的世代,让我们一同认真地定义我们的人生与生活,去追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给这个世界一个严谨的定位,也给我们的生命一个严谨的规范。

            从而,带给这个世界一些真实的盼望和光明,带给我们的世代一些确切的内容和真实。

          后记:本文成稿于2018年10月,今整理发表在简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往何处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mi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