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有雕塑的功能,孩子跟着父母的话长。”
“可以观察下班级前五名的孩子与后五名的孩子,孩子们的智商差别不大,为什么成绩差异这么大呢?背后的原因是父母差异太大。”
在初级研修班的线下面授课上,李老师这些话听过很多遍,但依旧没有内化到心中,落实到行动上。今天又听下视频回放课,一下子被触发心中的那个“疤伤”。
今天休息,一大早醒来觉察到内心不舒服。
明明是期望女儿能呆在家里,感受到家里温暖,但我为什么偏偏说出“你喜欢住在外面,以后你就不要回家里来。”
我觉察到自己真的是女儿所说的“奇葩”妈妈,而我自己很长时间浑然不知,还沾沾自喜陶醉在自己认为开明与民主的先进教育理念里。
周五女儿回家,整个人看起来很疲惫,头发乱糟糟的,脸没有任何妆容的痕迹。期中考试刚刚结束,又加上需要继续准备语言复习。
看到简友里说孩子收到录取通知书,我心中有点暗暗着急,但又不敢问女儿,同学中有多少收到第一份录取通知书了,怕增加女儿的焦虑。
女儿与我们聊完天,说出去寄个东西,与同学出去走走,还装模作样找一个包装了点东西。
我看着没有说什么,但当女儿返校回家拿行李箱时,我内心的情绪有点崩溃。
我明白我对女儿不住家的愤怒,其实是对自己无能的攻击。
看到女儿的第一份录取通知书,想到女儿的焦虑不安,我内心还是泛起深深的自责。
如果女儿的妈妈不像我这样“奇葩”,而是情绪稳定、温和包容的话,女儿的性格也不会出现这么大叛逆,学业上走那么多弯路。一个好好的孩子,被我们折腾这个样子。很长时间内,我们把女儿出现叛逆的问题归因女儿的天性,甚至怀疑医院里抱错孩子了。
女儿周围的朋友,大学一个赛胜一个,伯克利,罗德岛、南加大、加州理工、纽大、浙大、加州大学、剑桥……天那,我都难以想象女儿内心的自责、焦虑以及不甘。
我想到了当年村里两个小伙伴考上大学,我内心的痛苦,每晚游荡在村里的小道上,对着天空、对着稻田喃喃自语。
在一瞬间,我想起母亲曾经对待我的方式,内心又马上否定这样的外部原生家庭归因。
我讨厌自己这样的归因。就像女儿一说话,抱怨、责怪他人,不就是我活生生的样子么?我们的语言雕塑出来的么?
“用正面语言告诉孩子,不要用反话去强化。把正话反说,反话又正说,搞的孩子无所适从,精神都分裂了。”
学会说话,好好说话。
不会说话,就学会闭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