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
一、概述
腹泻分为急性、慢性两种类型,超过2个月者属于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多见于肠道感染、食物中毒、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局限性肠炎、肠型紫癜等。
慢性腹泻可见于消化道疾病,如肠道感染、肠道非感染性疾病、肠道肿瘤、胃部疾病、胰腺疾病和肝胆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起病急骤,病程较短;慢性腹泻起病缓慢;小肠炎性腹泻,腹泻后腹痛多不缓解;结肠炎性腹泻,腹泻后腹痛多可缓解。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
1、感染性腹泻
对痢疾志贺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轻度急性腹泻应首选小檗碱(黄连素)。
2、因胰腺功能不全所致消化不良性腹泻应服用胰酶;对摄食脂肪过多者可服用胰酶和碳酸氢钠;对摄食蛋白质过多而致消化不良者宜服用胃蛋白酶;对同时伴腹胀者可选用乳酶生或二甲硅油。
3、因化学刺激引起的腹泻,可供选用的有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可覆盖消化道,与黏膜蛋白结合后增强黏液屏障,防止酸、病毒、细菌、毒素对消化道黏膜的侵害。
4、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
可补充微生态制剂,正常人体肠道内有400~500种菌群共同生长,相互依赖和制约。
(二)处方药
1、对细菌感染的急性腹泻可选服吡哌酸、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2、病毒性腹泻此时应用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基本无效;可选用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
3、对腹痛较重者或反复呕吐性腹泻者腹痛剧烈时可服用山莨菪碱片。
4、非感染性的急、慢性腹泻,抗动力药可缓解急性腹泻症状,首选洛哌丁胺,其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抑制大便失禁和便急,减少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的稠度。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由于腹泻是由多种不同病因所致,所以在应用止泻药治疗的同时,实施对因治疗不可忽视。
2、由于胃肠液中钾离子浓度较高,腹泻常可致钾离子的过量丢失,低钾可影响到心脏功能,故需特别注意补充钾盐。
3、对消化和吸收不良综合征,因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应用胰酶替代疗法。
4、长期或剧烈腹泻时,体内水、电解质的代谢发生紊乱,常见的为脱水症和钠、钾代谢紊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还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整机体内环境的不平衡状态。
5、腹泻时由于大量排出水分,可使全身血容量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流缓慢,使脑血液循环恶化,诱发脑动脉闭塞、脑血流不足、脑梗死,也应给予关注。
6、盐酸小檗碱不宜与鞣酸蛋白合用。鞣酸蛋白大量服用可能会引起便秘,也不宜与铁剂同服。
7、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或由寒冷和各种刺激所致的激惹性腹泻。
8、药用炭可影响儿童的营养吸收,3岁以下儿童如患长期腹泻或腹胀者禁用;另外也不宜与维生素、抗生素、生物碱、乳酶生及各种消化酶同时服用,因能吸附上述药物,影响其疗效。
严重腹泻时应禁食。
9、咯派丁胺不能作为有发热、便血的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药。
10、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 ICEF)2005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病治疗指南》,新指南中仍强调口服补液的重要性,并且强调所以患儿在腹泻发生时应及早补锌。
11、小儿腹泻家庭治疗四原则
(1)给患者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2)继续喂养,以预防营养不良
(3)及早补锌
(4)密切观察病情:
若患儿症状不见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应找医师诊治:
【1】腹泻次数和量增加
【2】不能正常饮食
【3】频繁呕吐
【4】发热
【5】明显口渴
【6】粪便带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