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以致用,行胜于言

学以致用,行胜于言

作者: 梁间燕子 | 来源:发表于2021-07-21 10:03 被阅读0次

              近日,在“得到”上听了脱不花的《怎样成为高效学习的人》的课程,今日聆听领导专家的发言与讲座,观点与经验,发现许多不谋而合之处,也许真理相通,要言不烦。

                          学以致用之两轮笔记法

            无论是学生的读后摘抄低效性的现状,还是老师们培训激情后秒忘的感慨,都是知识学习没有真正内化的表现。而学以致用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多轮笔记法。类似于康奈尔笔记法,我们在培训时简要笔记知识观点之余,需要留出一个版面给写下听课时自我的感受体会,这是第一轮笔记。而后当天之内按照自己的逻辑重新整理笔记的要点,就像今天同学们的总结发言,就像主持人说的晚上慢慢消化,就像我们此时此刻同学们提交的作业,都是一种笔记的改组和重构,这可以说是第二轮笔记。而此才可以谈到知识有所内化。

                        学以致用之讲解传授法

          无论是梁敏老师推广的“海量阅读”概念,还是冯辉梅老师给我们传递的“读写共生”的理念,知识的输入需要输出,才能真正理解。就像“学习金字塔”理论,讲解传授就是一种输出。也就是说,倘若我们能将这些概念讲给一个十岁孩子听,让他听明白,差不多就真正理解了。而要让不太旅具有抽象思维的十岁的孩子听明白,就得举例子,举他熟悉的例子。

          小明,听说你的老师周末作业布置了写一篇岳麓书院的游记。那要完成作业我们周末得一起去游一游岳麓书院吧。可是你八岁也去过一次,当时也写了一篇流水账似的文章,所以要想真正写出岳麓书院的人文底蕴,估计我们还得去趟图书馆翻一翻资料啊。

            这就是“读写共生”。这就是讲解法的尝试,亲爱的同仁也可以试一试。学以致用之实操迁移法和清单罗列法,明日继续。培训学习让人快乐,我在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学以致用之实践操作法

            昨日冯辉梅老师高屋建瓴,阐述了“读写共生”理念及其理论依据。其中引用到“认知加工原理”——输入(阅读),加工(思考),输出(表达),这正好印证了“用输出倒逼输入”。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催生了“教学过程中如何推进读写共生”的困惑。而今日刘敏老师的讲座标题则正好解惑,那就是“设计读写共生理念下的学的活动”。

            刘敏老师讲述准备讲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任务驱动下的学习,这是最为真实的任务驱动、读写共生了。而讲座中刘老师生动精彩的课例直观示范了“读写共生”的策略。如《诫子书》设计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以诸葛亮的口吻说出文章大意;又如《水调歌头》设计学生活动——概括并描绘诗中含“月”的图画;展开想象,还原情境,为人物内心补白。这些活动设计无不紧扣核心目标,走近诗人内心,与作者产生共情,从而汲取精神养料,构建语文的深度学习。

            真正地学以致用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落实。由此我联想到自我的教学实践,发现之前一直思考的“如何引领初中生与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共情?”的问题,突然有了解决办法,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钥匙有四把:明确教学核心目标,用“主问题”引领;设计学的活动;适时提供支架;给予有效的反馈。

                      学以致用之罗列清单法

            在将某种理念于教学实践中进行实操后,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同时也会印证精彩经验。而这些总结罗列出清单来,就能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探索。 刘敏老师讲座中总结的方法就是实操清单:

    1.“学”的活动必须是真实有效的,有浓厚的学习兴致,有思维含量,有真切的审美体验,有适度的文化积淀。

    2.“学”的活动要有整体规划,不同年级阶梯性的有序推进。形成语文学习任务群。

    3.避免传统课堂的碎问碎答,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开放性、探究性,能让学生畅所欲言。

            “探索从来不止两万里”,真正的学习致用,需要我们自身沉潜文本,找准“语用点”,巧设任务,精设支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以致用,行胜于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tj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