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个或几个“他人家的孩子”。不止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会遇到,生活在古代社会的人也有相同的苦恼。
我们现在大多会在孩子3岁的时候把孩子送去幼儿园,除了家长需要上班,更多的一是让孩子学习怎样与小朋友相处,二是多少学习一些知识。
古人没有幼儿园,就不管孩子了吗?肯定不是的。在古代孩子们通常从家庭开始接收启蒙教育。父母会教导他们基本的礼仪,道德和家庭价值观念,同时也会教他们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比如诗词,经典等。这就对家庭的要求很高了,不同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差别肯定是非常大的。而人类又是群居性的,在一起了多了少不了的就是比较。这样“他人家的孩子”就层出不穷了。
有些“他人家的孩子”确实值得人们称赞。正如今天陪大宝读诗遇到的这位诗人陈知玄。
《五岁咏花》唐 陈知玄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馀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据传这首诗是陈知玄5岁时,当时祖父要求他写首咏花诗,陈知玄一边沉吟一边踱步,没走几步就做好了。
5岁呀,别人5岁时都已经能做命题诗了,而我的5岁呢,还是在玩泥巴,大字不识几个的。这就是人的差距,家庭教育的差距。
面对下一代,我们在要求孩子能够达到“别人家的孩子”的程度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考量一下我们是否达到了“别人家父母”的程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