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对于作家没有可糟践的东西—对话运河文学派王梓夫

生活对于作家没有可糟践的东西—对话运河文学派王梓夫

作者: 颖秋 | 来源:发表于2016-08-12 13:28 被阅读0次

       说起通州文学来,避不开这几个文化名人。他们是刘绍棠、浩然、刘白羽、高占祥,还有横跨两域,文学和编剧通吃的“通州文豪”王梓夫。

      著名作家王梓夫是通州土著,一直致力于运河文化研究与创作,他的长篇历史小说《漕运码头》曾获“姚雪垠文学奖”,并改编为四十集电视连续剧热播。2012年,王梓夫以拳拳运河赤子之情,一气呵成《通州赋》,短短1000来字凝练了通州2200余年历史。

    我们在书法家孙敦秀老师的工作室,与王梓夫老师面对面聊起了他的通州,他的运河.....

    生活对于作家没有可以糟践的东西

    CCTP:每一个作家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壤。如高密之于莫言,湘西凤凰之于沈从文,商洛之于贾平凹......那么,通州运河之于王梓夫该如何解读?

    王梓夫:每个现实主义作家都要有一片自己植根于此的土壤。这土壤不仅决定他的文学主题还决定他性格的形成,左右他命运的条件,甚至于他作品的风格,都受这片土壤的制约。有些土壤肥沃而厚实,有些土壤相对单薄而贫瘠。通州这片热土,我生于斯长于斯,对她的热爱和了解是从骨子里由衷地散发出来的。

    通州地理位置优越,是由京杭大运河孕育而成的,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距离京城最近,是北京的东大门。一直是兵家厮杀之地。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码头,故有“飘来的北京城”之说。

    北京土著们都知道:没有通州大运河,就没有今天的帝都。当年经由这里运载过半天下之财物富,潞河驿前,货物成山,每年近五六百万担的粮食由通州运河的码头发往全国各地。昔通州之盛,用绝世繁华来形容毫不为过。

    通州也是有着浓郁文化积淀的文化重地。正如我在《通州赋》里所言“李卓吾饮恨天朝狱,曹雪芹遗骨张家湾”。

    一代宗师卓吾先生李贽选择将通州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之地,其墓有赖通州有识之士护佑,得以留存百年。

    而通州张家湾镇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重要生活源泉之一,他身故后也葬于此地。

    两位文化名人长眠通州,情归运河,我们后人只有更深入地挖掘这片热土,才不会辜负这里丰厚的文化资源。 

    厚重的历史感造就了通州人胸怀坦荡阔绰之性格,大气包容,接纳万物,不排外。相比于市中心的帝都皇城范儿,偏隅东部的通州受码头文化浸淫更多一些。看重义气,讲关系,抱团。

    运河文学是我安身立命的出路

    CCTP:评论家们给您戴上了“运河文学”这顶帽子。在刘绍棠老先生的乡土文学传承人和运河文学创始人这两个称谓当中,您更倾向于哪一个?原因是什么?

    王梓夫:我不是运河文学的创始人,但是,书写运河是我的文学出路,我的写作题材离不开生我养我的运河水,这是我创作的根基所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这一文学主题在年轻时候我就暗暗确立。人生是要有规划的。作家也要有规划。专业作家就好比做大生意,不是小商小贩。

    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越早确立自己安身立命的文学主题,越容易出成就。坦率说,文学之于我一开始是手段,不是追求。就是把它当作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武器。

    我确实是较早用文学的形式书写河运漕运史的,友人曾为我刻过一枚章:“漕运史公”,此为戏称,好玩儿。

    《漕运码头》《漕运古镇》以及正在酝酿创作的第三部小说将构成我的运河系列“漕运三部曲”,这三部作品都是围绕运河两岸的人事物而创作的。

    我曾沿着三千里大运河,这二十几个城市走了十几趟,就为了寻找创作的原型和素材。最终确立将集运河码头文化和帮会文化之大成——江湖义气作为自己漕运系小说的精神魂魄。

    刘绍棠是个具有天赋异禀的作家,他既是我的兄长,也是我的老师。我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对运河风光的描写,对运河风土人情的把握,拿捏得准确而到位。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受另一个通州系作家浩然影响也挺大的。我们俩曾经大被同眠,同吃同住了好几年。我们这种现实主义作家就是要老老实实地生活,写作。容不得太多虚假与胡编乱造。

    文化通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CTP:当初为何要创作《通州赋》?著名硬笔书法家孙敦秀老师,将您的《通州赋》以书法的形式再一次呈现出来。正好我们这期也做了孙老的专访,请您讲讲您所认识的孙敦秀老师。

    王梓夫:我对把一个地方写成赋的形式一直都非常感兴趣。这些年,走了不少地方,发现多数地方,都用赋来记录该地的历史。心中早就萌生了为大通州,为运河做赋立传之意。于是乎,我和老县长张世光共同创作完成了《通州赋》—我的撰文,他的书法,一本有特色的线装书。或许是对通州的地理人文太熟悉了,了然于心,信手拈来。1042个字的《通州赋》创作伊始,周良老师的点评初稿竟然写了60000字,后来我自己删掉一半。每一个经历都是一笔财富,当初在武汉大学修中文系汉语言专业的功力在这里派上用场了。

    《通州赋》创作一经问世,得到通州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开过新闻发布会,也受到通州区众多书法家的垂爱,他们纷纷书写此赋。孙老的汉简创作是其中幅度最大的,分为30轴长卷,总面积 总面积逾300平尺。

    我本人也十分喜爱书法。孙老在通州的书法界,独树一格。他不是通州人,但能很快融入通州文化界。他现在干的一件事让我十分钦佩。这就是孙老为了普及书法教育,连续三次收徒,三批共30人。他的徒弟中有年轻人,有中年人,有基础扎实的的,也有零基础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前两次收徒仪式上,我有幸作为见证人亲历。第三次因故没能参见。传道授业解惑,仁者之心。我觉得这件事功德无量。

    不过,孙老有个小缺点。他在通州生活这么长时间了,不好好学普通话,至今一张嘴,仍一口徐州味。(笑)

    CCTP:作为通州十大文化名人,您怎么看待通州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王梓夫:通州地处京杭大运河的源头,百里长安街的东端,处于北京中央文化产业地带。深厚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使得这里早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天基础,如今被赋予“北京行政副中心”的最新定位,文化名镇崛起的东风已然吹起。两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三带(温榆河科技设计产业带、潮白河艺术休闲农业产业带、六环影视生态产业带)四中心(艺术品展交中心、时尚创意中心、原创艺术中心、科技中心)的文化发展布局已经开始执行。

    对于通州的文化建设,我也一直是积极主动参与的。宋庄的第一届艺术节是我参与操办的,宋庄的第一本书是我参与创作的,宋庄的第一个话剧《少女的晚宴》是我写的。通州文化创意领域的大事小事,我都乐此不疲地参合一下,出出主意,开会讨论。我愿意为通州做点实事,尽绵薄之力。

    在通州文学方面,每年都出版一套《运河文库》,我从第一套就参与其中的工作,担任主编或名誉主编,迄今《运河文库》书系已经有100多套。

    另外,《运河》杂志已经坚持了30年了,在全国影响巨大。除此之外,通州的书法、美术、摄影等诸多文化艺术门类也是百花齐放,发展得如火如荼。

    作为一介文人,生于斯长于斯,我惟愿文化硅谷通州,未来不要失去地道的那股味儿!

    附普鲁斯特问卷

    1.您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什么

    喝酒

    2.您最喜欢的职业是?

    作家(其他的干不了)

    3 您最看重朋友的什么?

    说实话

    4 您最喜欢文学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

    阿Q 与李双双

    5 您最欣赏的历史人物是?

    明代李贽

    6.您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创作和书法

    7 您最欣赏的作家和作品是?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8 迄今为止,您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太多了。没好好练字。没好好学英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对于作家没有可糟践的东西—对话运河文学派王梓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xesttx.html